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去中国化是一个时髦话题,真正如有些人那么悲观吗?
中国,国家,美国去中国化是一个时髦话题,真正如有些人那么悲观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又很诱人,说去中国,与中国脱钩,这脱得了吗?首先它们自己就会发生矛盾,它们自己的竞争是商品和研究出来的技术销售得多,有足够利润投入再研发,变成领先地位才能够活下去,让它们丢掉中国市场他们愿意吗?没有见除了美国,欧洲和日本韩国都对中国有贸易出超,都是顺差。它们的外汇收入几乎很大一部分,甚至多数部分是与中国的贸易实现的。中国给它们创造的收入是它们的企业能够占据足够市场分额,让企业实现利润,在商业竞争中间打败对手的基础。让它们放弃中国这一块肉,可能的结果就是国家竞争力被自己有市场的老美消灭掉,或者没有足够研发资金最后消失掉。
那些悲观者真正认为美国有与中国脱钩的底气?我敢肯定的说,它没有。美国的科技很强,它为什么强?就是因为有强大的资金持续投入。可是,强大的资金从哪里来?还不是商业转化,通过销售变成货币而来的吗?美国有强大的市场,这是它能够在发达国家竞争中立于不败,确立领先的原因。可是,我们也看见美国在集成芯片和5G等新技术上逐渐落后,原因是别的国家和地区利用了比美国大的世界市场,特别是中国,例如韩国,台湾发展起来的原因。我敢这样说,美国如果主动与中国经济脱钩,不会得到多少发达国家的响应。美国自己要这样做,它的科技企业市场占用规模只能越来越收缩,便宜了其它国家。它的科技企业营业额缩小,利润也会缩小,在科技竞争中间,继续持续的投入不能够继续领先,那么,老美真正就能够竞争得过比它收入有优势的日韩和台湾,欧洲企业?
再说,中国巨大的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这么容易被人取代?中国的生产价格优势,这么容易被别人超过?如果取代容易,超过容易,就早取代超过了,不会等到现在。西方国家真正要不买中国的东西?不会那么容易。
许多人说,发达国家要建设自己的生产能力,我曾经在另外一个回答中说,城市的土地用于楼寓经济,就是搞农业也生产高价格的东西,不会浪费种粮食,种粮食让远离城市的土地种。有价值链的分工才能够保证你的高收入优势,如果你什么都自己做,并不能够保持你的优势,城市种粮食能够比远离城市的土地种粮食有优势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中国化是一个时髦话题么?我不确定。但的确有些国家做过、也有些国家正在去中国化,然而,出发点并不同。在亚洲,去中国化主要是去汉字,可以视作“反殖民”的一种民族自尊,在西方,去中国化则是意识形态和文明之争了。
首先,亚洲国家的去中国化,主要是以日本韩国越南为主,首先体现在去汉字上。这种去中国化,实质是出于历史上作为中国附属国(当地人认为是被中国殖民)的耻辱,和民族独立(首先是文化,落脚于文字)的观念。对此我觉得无可厚非。因为我们也同样说“要消灭一个国家,首先消灭它的文字”,来批评和反击日本对东三省的占领。
其实,日本韩国越南各国百姓对去汉字的看法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记得一次在欧洲开会,有个日本同行问我有没有去吃旁街的中国饭馆?还写出那个饭馆的名字:麒麟。看到我惊讶,他说很多日本人喜欢中国文化包括汉字。即使日本已经去掉了很多汉字,但会写汉字仍然是有文化品味的一种象征。
记得一次在韩国培训,和来自文莱的一老兄逛街,在街头小店里他想给孩子们买衣服,店主大妈听不懂英语无法沟通,而我们又不懂韩语,最后还是靠我写下简单中文帮他们沟通达成了交易。去韩国国家博物馆,看到很多韩国历史,都是汉语写成的,我在想,韩国真的去得了汉语么?去了汉语他们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看不懂了
所以,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去中国化主要是去汉语。但也没那么容易。古迹牌楼上大门上的楹联都是汉字这是我们祖宗光耀中华文化的成果!
在欧洲,去中国化则是意识形态和文明之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尽量在主流媒介例如教科书、书籍和新闻媒体上黑中国。很少宣传中国正面,更多是负面消息,把中国黑化成一个邪恶落后国家。这其实也是一种愚民政策。所以到过中国的西方人往往惊讶于真实中国与他们固有认知的天壤之别。可惜,能来中国的老外是极少数,我们的签证政策等控制的也紧,自己也缺少文化自信。
二是文化交流的收紧。最新最典型的事例是,瑞典上个月关闭了最后一个孔子学院。这个是多原因造成的。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增强,加上我们放弃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西方眼里的中国不再是谦谦君子,而变成咄咄逼人,西方的不适应增强了对中国的戒心。这点上,我们一方面还要保持谦谦君子的形象(日本人做的比我们好),一方面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是必然趋势,我们为啥就命中注定是世界二等公民?让西方慢慢适应吧。
总之,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崛起,文明的冲突日益展现,西方去中国化是必然的一个过程,但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随着我国更进一步自信和开放,西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文化。
而我始终坚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极具吸引力,等他们真正了解并看到中国强盛无法阻挡,自然会自下而上地被中国文化吸引,当然我们要警惕国内民族主义甚至是民粹主义抬头(看看今天网上留言,就知道民族主义有多严重),要听得进批评,要更敞开胸怀,要改革文化中的糟粕。终有一天,去中国化会被主动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所代替。
世界本就是多元的,而多元文化才是世界的精彩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化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不是谁想去就能去得了的,要想去中国化,那必须得同时去美国化,去德国化,去日本化,从新回到各国各自经营的模式,那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