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自己的,也是,刘备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每个月的初一,许邵先生会对人物进行评价,是为“月旦评”。
简而言之,就是现在所说的意见领袖。曹操高高兴兴的去了,可是许半仙不愿意评论曹操。也许早已对此人事迹略有耳闻,也许不喜欢曹操的身家。可不知曹操用了什么办法,许邵无奈说出了那句足以让自己名留青史的预言。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这是句预言,却未必是句事实。在不久后,曹操实践了许邵的预言,并终其一生未能摆脱这句话的最后三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演义中作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一个特别重视人才,多次下求贤令,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他强调不管什么门第出身,甚至被高门贵族说成“不仁不孝,负污染之名”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的真本领,都一律加以选用。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把流亡庶民组织起来,开垦荒地,使他们生活得到一定保障,北方的农业生产也得以恢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己携天子以令诸侯,弑主母,又使其子篡汉,坐实汉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站在汉朝的立场,他就是汉贼。站在北魏的立场就是魏武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因为时间的迷雾和记录者的倾向性而变得模糊,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须知,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而曹操却自始至终没有称帝,只是曹操的儿子称帝了,这是事实。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称帝。221年,《三国演义》里的节操哥刘备也急忙称帝。229年,孙权称帝。而曹操至死都是汉丞相!我认为,从曹操的一生看来,其在诸侯混战之时,保汉献帝于乱世,虽有专权之事,但无篡位之实,可以说是权臣,但说是汉贼,就是文人墨客的春秋笔法了。从法律角度而言,就是古代文人想骂曹操,但是又没有事实,所以硬按了一个想当然的罪名,放到现代,曹操可以告罗贯中造谣诽谤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是为“汉贼”,但确切的说,曹操是东汉的“汉贼”,而非华夏“汉贼”。
东汉末年,诸侯并起,群雄纷争,董卓袁绍曹操等皆为“汉贼”,笼统的说,凡是不忠于汉室正统的,皆为“汉贼”,“汉贼”只是说明曹操不忠于汉室,而不是对其人格的评价。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前155年,其父上都为汉臣,曹操也做过汉臣,最早的官职为洛阳北部尉。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执掌朝权,废汉少帝,改立其弟为汉献帝,曹操见董卓行事如此忤逆,不愿与其合作,于是到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公元190年,曹操加入袁绍的“讨董大军”,虽大军气势磅礴,但内部实则各怀鬼胎,力气根本打不到一处去,因此失败。公元192年,黄巾军大起,曹操伐之,并获降兵三十余万,大大壮大其势力。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 迁都许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曹操歼灭袁绍,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此时曹操已基本控制北方,因此转向南方,公元208年,爆发赤壁之战,此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只不过曹操是失败方,此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势,是改变历史的一战。此后曹操平定西凉,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后襄樊战役,与东吴联手,斩杀关羽,东吴将其首级赠于曹操殿前,曹操伤心欲绝。公元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纵观曹操一生
军事上·讨董卓,佂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巅峰期间,提及曹孟德,无人不闻风丧胆,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政治上·曹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他还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可以看出曹操并不是只会打仗的“粗人”。
文学上·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便是其著作。
总结
曹操毕生理想是实现大统一,但终其一生也未能如愿,但曹操就如周文王,虽未亲自建国,但也为其子曹丕,打下了建国的基础;曹操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也从不触碰底线;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或文学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其一生所经历的低谷与辉煌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