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国十大传统名曲都有哪些?
胡笳,高山流水,埋伏我国十大传统名曲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0、《十面埋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明《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载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義勇軍進行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茄十八拍》、《漢宮秋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全曲共有10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故称“三弄”。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乐曲描写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最终项羽自刎於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十面埋伏》为琵琶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刘邦取得胜利的号角,同时也表现了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
谈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首著名的民乐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夜》历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曾经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音乐。
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春江花月夜》是改编自一首著名的传统琵琶文曲《夕阳箫鼓》。《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是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渔樵问答》
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上一篇:怎样识别市场上销售的是美国猪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