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为什么教育别人的时候都头头是道,可是自己也有一塌糊涂的时候?
自己的,头头是道,时候人为什么教育别人的时候都头头是道,可是自己也有一塌糊涂的时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我们往往就没有那么看得开,想得开了,我们就缺少了一颗平常心。
我们只有登高望远,高瞻远瞩地看问题,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看问题,才能够摆脱“当局者迷"的状况,做到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基本这样,原因是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得好,做不到,尤其是面都自己的孩子,无法严格管理。二是中国人向来只希望别人能做到,自己却不能做到。三是他们只会夸夸其谈,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懂得其中的深刻道理。所以,很多老师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中清,事中迷。中国人之特点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以说了,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已,要战胜自己不易。话好说,做到难。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从普通民众到上层官员,多少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才教你严于律已,才有各项法律法规约束我们。孔子还教我们:吾日三省吾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私乃人的本性。所以往往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仙骨道风,自己时常却一塌糊涂,一无错处。为何呢?
首先这是因为人总是自私的,大多认为自己没有错误或者即使有错也会极力掩饰。所以俗话讲“手电筒照远不照近”,“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个人主义”。给别人找毛病,寻错误,就像“烧窑师傅卖瓦盆,一套一套”。谈起自己往往扭扭捏捏,欲遮还盖,甚至还想自诩洁白无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盖世无双。此乃自私作怪!
其次就像俗语讲“医不自治”。医生医术再好,治不了自己家人的病。放不开,也下不了手,患得患失,怕东怕西,畏首畏尾,生怕有丝毫闪失。别人呢,只要能治病,抓住主要矛盾,去除沉疴,手段果敢,不会顾虑太多。此乃“老虎屁股,摸不得”。
再次,就是“身居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老是看别人,关注别人。别人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正,分析的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这种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会犯错,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能改,善莫大焉”?好像生来就是为别人挑毛病似的,岂不知自己也会错。
看待别人,要求自己,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有丝毫偏颇。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别人有错指出来,自己有错改过来,有什么大不了的。完善自己,成就别人,不断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 知行合一,人人皆知,却很难做到。
王阳明有句名言,就是“知行合一”,意思就是人的认知和他的行为要一致起来。这四个字,也被理学家王阳明自己奉为处世圭臬,这说明,真正能做到,认知和行为一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也积累了自己的处事经验,因此,在教育别人时,总是可以从自身、从社会、从听的看的,滔滔不绝说出很多,但是,真正到了做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这就是所谓“行胜于言”的重要性。
二为什么会出现教育别人头头是道:轮到自己难上加难呢?
拿破仑曾说过,不要当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因为说说很容易,喊口号很容易,而真正把道理实践了、把事情做漂亮了,很难!
把“计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时器”,需要的,不仅仅是精神层面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到底的执行力,还需要体力上的配合。有勇无谋是莽夫,有智无力是空想家。古来有成就者,都是踏踏实实肯下真功夫的人,司马迁忍受宫刑筑《史记》,曹雪芹贫病交加,增删二十次,写就四大名著《红楼梦》,而那些坐而论道者,或如赵括般纸上谈兵者,最终什么也留不下。早就被历史的尘埃淹没。
三怎么教育、规劝别人更有效?
知道了知行合一之难,在教育别人时,就要首先学会“推己及人”,在规劝别人时,先不要嘲笑别人做不到,而要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自己都未必能依大道理全然实践下去,那又有什么资格强求别人呢?就像现在疫情期间,很多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常常批评孩子坐不住,不专心,可你忘了自己小时候学习时天天想着上树摸鱼的旧事吗?让你天天坐在电脑旁,学习好几个小时,你也不会厌倦?所以,推己及人,想到这一点,对所教育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