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精神鸦片?
鸦片,精神,你的什么是精神鸦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这个问题的提出,跟互联网不无关系。推荐大家看一部纪录片《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很多互联网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获得注意力。纪录片提到了一门所有的硅谷人才都上过的课:劝服性技术。它就像是互联网时代的魔术教程。让用户在还没有意识到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引诱用户接下来的动作了。
同时,我们会发现,几乎能在所有的手机软件上看到社交的影子,无论这款手机软件初始设计的功能是什么,它最后都会添加上社交、交友、评论的功能,这在利用人的社交本能。斯坦福大学的Anna Lembke教授解释道,和别人联系,直接影响着奖赏通路中的多巴胺释放。这是我们几百年来进化的机制,我们需要通过联系形成群居,建立关系。社交媒体的出现优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断地刺激着我们去刺激我们的多巴胺释放。这跟毒品成瘾的生理机制是非常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广义上来讲,精神鸦片是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心理依赖的事物和活动。狭义上来讲,精神鸦片特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相对于鸦片、海洛因等毒品所导致的物质依赖,精神鸦片使人在不需要服用、注射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就获得大量的快感,继而对相应的活动产生依赖,欲罢不能。
进而,导致正常的生活无法继续,工作、学习积极性变差,甚至是荒废,社会需求变少,社会活动能力变差。情感也开始变得淡漠,甚至性格都发生畸变。
产生精神依赖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大脑的奖励系统,被相应的事物和活动所激活,在从事相应活动,比如说网络游戏时,大脑会不停的分泌多巴胺,让我们体验到“幸福”的感觉。一旦停止游戏,大脑分泌多巴胺的量减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紧张的感觉,出现坐立不安的症状,有着强烈的想再次玩游戏的冲动。
从本质上来说,精神鸦片和毒品对大脑的影响是相似的,甚至戒除精神鸦片时,也会出现生理上的戒断症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精神鸦片相对于毒品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如何合理的使用那些容易导致精神依赖的事物,是当下社会,尤其是精神心理学界,一个重要的课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让人沉迷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规划,学会合理利用“精神鸦片”,不要沉迷于游戏,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问题的根源寻找答案。社会的诱惑越来越多,光是铲除“精神鸦片”治标不治本,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学会在娱乐中放松自己,享受快乐,也要学会适当拒绝过度娱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精神鸦片,一词出自马克思于1842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纲要》一文,他认为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这跟共产主义的无神论有关。但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对精神鸦片一词详细解释,大部份学者皆把精神鸦片一词解读成人对神的依附。
精神鸦片可以解释为一种长期的依赖性,这是一种可以麻醉人的意志的东西。如不良的网络游戏,不良传媒和舆论导向等等,都能把人引导上歧路中去。他把人带入一种虚幻世界,迷失了理智,正常的思维和健康的思想。远离现实世界,轻者会出现神经错乱,精神失常,重者会做出有悖于常理、坑人害人害己的事情,最终走上灭亡的道路。就像鸦片的作用一样。
有人认为网瘾是“精神鸦片“,这显然有失偏颇。精神鸦片是指一类文章、游戏、电影等文化产物,即使没有网络,也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只不过网络让这类文化产品有了更方便的推广渠道罢了。网络只不过是种工具,一个可以放大影响的工具。一个即使没有网络的世界,也会有人去迷信、耽于色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鸦片是在清朝时开始流入中华大地,随后被人为地使用在对于民生的健康的侵蚀上,进而达到侵蚀的目的。
而所谓的“精神鸦片”或许人们所指代的也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在人类的精神层面上进行侵蚀与腐蚀的一类坏的东西(如沉迷于网络的人群、如留连于夜场的人群、如因为某种兴趣或者爱好而罔顾家庭的人群等等)。
但鸦片在最初的时候也是被作为麻醉剂而使用,只是因为其致幻的副作用较为难以消除,所以最后才放弃了这种用法,最终演变成某种毒品。而“精神鸦片”,我想其也应该是有着一种好的理解:因为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成年人的压力与劳累与日俱增,而短暂的放松的途径与方法的寻找自然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而那种可以让我们瞬间进入另一个状态去弥补与填充新的能量的东西,我想或许也应该被称为“精神鸦片”。像是一杯自己的咖啡,一首歌曲的放松,一本书籍的翻阅等等的事,我们的“鸦片”不在只是仅仅局限在哪一个特定的拥有固定名称的东西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