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后浪”到底想表达什么?
后浪,前浪,年轻人“后浪”到底想表达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浪”到底想表达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浪在说“诗和远方”,后浪却在说“还我资源”!两个思考讲述为何后浪有“亏欠感”?
最近,后浪们对前浪们的“自嗨”和质疑,使得中年群体与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即:前浪们在说“诗和远方”;而后浪们却在说“还我资源”。
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做为前浪中的一员,我也在反思:是否我们已经跨越了那些艰难和不堪,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所以我们现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否真的是我们抢占了所有的资源,让年轻人避无可避,被迫在墙角和夹缝中生存吗?他们被房租所累,被工作所迫,被生活重担所压…这些,是因为我们才造成的吗?
我想了很久。 不,不是的。
哪一个时代,没有人正在经历水深火热的生活?哪一个时代,没有人为柴米油盐和现实矛盾所烦恼? 上一代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大件;接下来的一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我们这一代是学区房、互联网、移民;那下一代面临的可能是好工作、好房子、人工智能的冲击与挑战等。
很多年轻人说:你们看不到我们送外卖、还房贷、加班熬夜的奔波劳碌和崩溃,却大言不惭的告诉我们生活要追求诗和远方?没钱我们拿什么去追求诗和远方? 竟然反问的如此理直气壮,毫无愧意。
为何当下的年轻人,能把自己没钱说的如此恶狠狠和雄赳赳?谁弱势谁有理,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呢?他们的社会亏欠感从何而来呢?
这里折射出的,是我们对青年一代人教育内核的缺失。这个缺失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
往前倒退十几年,正是各种补习班学习班开始遍地开花的时期,从那时起,我们的教育进入了“功利化、短视化”的时代。每一个父母都跟孩子说:你不用操心别的事,你的任务就是负责学好习,考好成绩,上大学!其他的,我们来。
所以在他们看来,他们只需要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至于在哪学,谁来交学费,上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全都是“资源”,而这些“资源”不是理所应当由父母和社会来提供的吗?
可一旦他们毕业,真正开始接触生活,迎面相撞生活的各种压力时,他们发现真正的生活居然有这么多“麻烦事”,谁也没有教过他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可这些所有的“资源”不都应该是早就创造好提供好的吗?
去年有一篇文章特别火爆:《一位博士妈妈的家书:孩子,别在该读书的年纪想太多!》,被众多老师家长转载。主要内容就是讲:读书就读书,只管努力只管学习就对了,至于将来怎样,那不是你现在考虑的问题。
我只想说:我们越是提倡这样的“学习”,就越会在将来收获更多的“社会亏欠”者。
2.学校教育方面:
为什么现在敢于担当,有视野有格局的年轻人不多? 马云是我最欣赏的中国企业家,他的脑子里一直有几个字:社会责任感。他的很多行为是“大我”,“大爱”,而不是只局限在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我们会给孩子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正气歌的来历,新青年梁启超的爱国情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座右铭;这些读书人从捧起第一本书起,首先接受的概念就是仁义和家国,他们为天下而忧乐,为苍生而满怀抱负。
可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提“有理想、有抱负”吗?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老师要的是优秀率,全社会强调的是“学历”。
在今年这场大疫中,我们有幸看到了那么多年轻人的勇敢和担当,看到了那么多年轻人的奉献和付出,可我没有办法确定,这是不是也包括那些向“前浪”发出诘问:“你们凭什么抢占了所有资源”的年轻人呢?
如果全社会都在倡导教育的终点是“找工作”,那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个笑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个笑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成了一个笑话。
如今的我们,胸怀里还装得下“天下”吗?
如果学校、社会共同主张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教育,那么就等于在告诉年轻人:你学习差你只能送外卖;你挣钱少你不配谈理想。
所以才有那么多年轻人理直气壮的反问:我没钱,你跟我谈什么理想和抱负?! 全社会都只看到了钱,所以年轻人也只能在各种各样的现象中看到唯一的东西:钱。
远见卓识若不能成为打造青年人能力的标配,那么庸俗的价值观也只能代代相传。
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人,才会明白诗和远方有多可贵。
我是前浪,我经历过所有的苟且,所以我懂。
而后浪所有的表达,无一不在强调着这个社会的现实与功利。但也恰恰是这一点,正在轰然提醒我们:当下教育中存在着重大缺憾:理想与抱负!
关注@首席面试专家聊育儿 主张深度独立思考,关注职场视角下的教育,信守价值观塑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人说,这样的“后浪”代表不了我,有人说,这样的年轻人,中国更没希望。更有人说,这是在宣传“消费主义”和传播“小资生活方式”,其实这些都是不准确的。
但是我们要仔细看B站的这个视频,就会发现,他想给看的目标群体并不是后浪,而是前浪们。这个从选角就能看出来。何冰他是演话剧和电视剧的,这都是前浪们最喜欢看的,何冰身上那股"艺术家的劲儿"也是前浪们最认可的。
还有看转发群体,一个朋友有两个社交号,工作社交号(领导同事)纷纷转发被刷屏,个人社交号(同龄人朋友)看不到几个人分享,观众群体的分化已经很明显了。前浪们对视频的认同度更高,而这个视频也是在告诉前浪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而B站也是用心良苦,他们知道现在需要的是让掌握着丰富资源的老一代们为年轻一代感动,不要去扼杀萌芽中的他们,让年轻人可以自由地践行他们的初心。
好让年青一代尚未坠入社会大染缸之前,就为他们种下光明和自由的种子,为后浪门建立一个可以奋发向前的环境。
就如屠龙少年变恶龙的故事,曾经的后浪变成了前浪,少年变成了恶龙,我们需要的是帮曾经的屠龙少年找回心中的火,眼中的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