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既然元朝统一中国,为什么南宋皇帝不顺应历史,大开城门迎接?
南宋,蒙古,元朝既然元朝统一中国,为什么南宋皇帝不顺应历史,大开城门迎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个时候就会弄得人财两空,一无所有。而且封建王朝坐天下这件事情还不仅仅是老板之间的竞争关系,输的一方不仅仅是失去了位置而已,而是随时随地都会被抄家灭族、斩草除根的。
况且蒙古人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一种野蛮的存在,中原农耕文明要丢掉的不仅仅是政权那么简单,而是受到文化的侵略,导致生活方式、百姓地位的改变。
而南宋皇帝,不但自己可能身家性命不保,还导致祖宗蒙羞,宗庙也被连根拔铲除,百姓也跟着遭受暴政祸殃。所以即便他们有那个天下大局观,愿意为了和平和国家统一而让元朝统一中国,但是他们也背负不起丢掉百姓、生灵的惨遭屠戮的罪孽。
从元朝在中原的实际统治状况来看,实际上蒙古人在中原实行的统治政策是野蛮的,把国内民众分了三六九等,而汉人是处于最下等的受到血泪压榨的民族。
这样不公平的统治必然会遭遇失败,所以最后元朝遭受了起义军的反抗和打击,并最终被推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问答《明末史可法在扬州抵抗清军,导致扬州十日被屠杀几十万,他该不该抵抗》,典型的投降主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下大势虽在元不在宋,可不代表着当时的宋朝君臣就甘愿俯首称臣。就比如说你明明知道你的同事比你能力强,比你更有希望带领大家得到成功,可是在争夺领导岗位的时候你也不会甘心让他上位,如果仅仅是你个人的事情还好说,可如果你的推让意味着跟着你的兄弟们将要不能升迁或者被解雇,那就不再是你能决定的事情了,这个必须看大家的意思,这就叫军心民意,作为皇帝也是一样的,可做皇帝的话要比上面说的那个道理更残酷,那就是皇帝绝不敢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武逆群臣的意思,因为他们手里有兵权,可以废帝也可以杀帝,更何况皇帝自己也未必肯俯首称臣!
在看清楚了天下大势以后,集团内部还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意志,如无明显的上风也会迟疑不决,有了明显的上风皇帝才会做出最后的决定,比如蜀汉的刘禅,就是在群臣实际上已经主降后才做出的决定,事实上并不是不想打而是多数大臣已经想要投降了,根本就赢不了。
自古以来朝政都是一个顺民心者胜逆民心者亡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单纯的军事胜利,军事胜利的背后都是因为政治胜利了才有了军事的胜利。个别将领的天才指挥也许会得到一次两次的战役上的胜利,可要在全局上获胜就必须依靠朝政上的统一,因为朝政统一就意味着人事顺畅,经济补给能力持久有序,前方军需调度可控,作战有依靠有持续能力,对占领地区有控制能力等。一个皇帝并不因为一个形势一个道理就放弃权力,也不会因为一个道理就能说服群臣的,就跟平常我们普通人在一起商量一个事情一样,你认为该做别人却认为不行,统一群臣意见军民意见并不容易。因此虽然是元朝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宋朝还是要和他对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会杀戮与抢劫的野蛮人,元灭宋就是野蛮战胜文明的典型代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朝在先后打败了金、西夏、吐蕃、大理等南宋周边力量后,形成了对南宋的半包围。为什么此时南宋还要负隅顽抗?
1.蒙古属于异族
相比于汉民族的南宋,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一个是高度发达的农耕民族,一个是比较落后甚至野蛮的游牧民族。南宋不会选择主动投降,本身存在对游牧民族的鄙视,更害怕投降后,遭受非常待遇。
2.江山社稷不可以弃置不顾
江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挺也要挺到最后。这是许多亡国之君的无奈。实际上,南宋的皇帝都是战战兢兢的在维护祖宗最后一点基业,不想从自己身上失去江山。
3.南宋也取得了阻击蒙古的胜利
存在有时候靠的是底气。南宋依靠防御优势,取得了对蒙古的局部胜利。尤其一代名将吴阶,在西南很好的阻击了蒙古大军。让统治者看到了维持下去的希望。
4.贾似道的欺上瞒下
南宋后期,贾似道成为实际掌权人。为了提高自身功劳,他谎报前线对蒙古的大捷,虚报了战功。这个就类似于为决策者提供虚假情报,误导了南宋的最高统治者。
南宋灭亡,在当时是大势所趋。基于多方面考虑,南宋统治者苟延残喘,维护统治。在实力明显偏弱的情况下,被蒙古灭掉是早晚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