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儿子上二年级,今天发现他冒充家长签名和家长意见,该怎么教育最好?
孩子,家长,问题儿子上二年级,今天发现他冒充家长签名和家长意见,该怎么教育最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冒充家长签名的,但是今天发现了,可能觉得考试成绩不好,所以自己冒充。但是数学的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还要冒充?语文没见到卷子,估计也是他自己签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年级的小孩儿就开始冒充家长签名和签署家长意见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观察了解孩子找出问题的原因。
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冒充签名和签署意见,这应该是一个好事,早发现早解决。但是如果直接询问孩子这件事情,可能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默认不回答效果反而不好。我们做家长的要有耐心,需要家长先观察了解,不要急于面对这个问题。通过家长的观察和了解,从侧面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要比直接询问的效果要好得多。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平时的活动,旁敲侧击的去了解孩子。看看是否是孩子,怕让家长知道他在学校的表现或成绩不好等原因,自己代替家长签名或签署意见。还是孩子本身有其他的想法去这么做。
第二步,以孩子的心理角度去看待问题。
每当孩子一出现问题或者是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可能往往从大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去处理和解决问题。这就是代沟所形成的原因之一。我们试着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以孩子的心理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认为的,很多的时候可能我们大人认为是错误的事情,孩子想的却是正常的或理所应当去做的。毕竟二年级的小孩儿心里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也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需要家长一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粗暴的干涉。记得一个朋友跟我讲过,他儿子在8岁的时候,一次从家里储钱罐里偷偷了5块钱,孩子后来承认了这件事情,他严肃的批评了孩子,并且把孩子打了一顿。从此之后孩子再也不和家长说任何事情了。现在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和父亲也很少沟通,很少交流,从来不说自己的事情,问一句答一句不愿意沟通,这可能就是由于当时这件事情产生的心理影响导致的。
第三步,陪伴和沟通,明辨是非。
了解了孩子这件问题上存在的原因,下一步,家长要进行和孩子沟通。如果直接去沟通这件事情,可能效果并不一定好,所以家长首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在正常询问和说话的过程中逐渐的涉及到这个问题,并且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一定不要上来就简单粗暴的进行批评和教育。这让孩子的恐怖心理会进一步加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可能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陪伴沟通之后,孩子逐渐打开心扉,诉说这件事情的原因后,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一定要教给孩子明辨是非对错。同时给孩子希望,希望孩子以后不要再犯这类似的错误。告诉孩子错了不要紧,以后一定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就好。打骂和惩罚的教育可能一时会起很好的效果,但是可能对孩子以后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我朋友的那个孩子就是由于当时粗暴的干涉和惩罚,导致了后续孩子再也不和家长进行沟通了。希望您引以为戒。
第四步,亲子活动,寓教于乐。
现在的孩子被电子产品所包围,家长们都很忙于工作,可能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其实孩子出现问题,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平时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孩子,很少与孩子一同进行亲子活动,导致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状况。通过这件事情把坏事变成好事。以后多抽出时间来和孩子进行亲子活动,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慢慢的让孩子打开心扉,什么事情都和大人家长沟通交流。在与孩子的玩乐和玩耍过程中,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效果特别好,蹲下来在以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活动中进行,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去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在活动中,尤其在孩子快乐的时候,我们适当的进行沟通教育效果反而会更好,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问题,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效果会特别的好。
现在的孩子身体成长的比较快,但是心理发育明显跟不上身体的成长,尤其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心理高速发育期,希望您作为家长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活动,早日解决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上是我针对于“儿子上二年级,今天发现他冒充家长签名和家长意见,该怎么教育最好?”这个问题提出的四点建议。陪伴成长,亲子活动,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以孩子的心里角度看待问题,可能会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知足常乐868,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教育教学。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儿子拿着这份试卷,让你签字,你会怎么做?
或者你曾经因为儿子成绩不理想,你有过什么样的举动?
我看到了孩子签“老师下次认真”,从孩子的字眼中看到了孩子的想有改变行为的意愿,孩子也想有个好成绩,也想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孩子的行为确实不对,我们除了告诉他这是错误的行为之外,我们更需要探索孩子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如果试卷很理想,他会冒充家长签字吗?
他为什么要冒充家长签字?
我们需要和孩子好好聊聊,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无条件接纳孩子,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你解答困惑。
上一篇:想考驾驶本但懒的动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