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麦灌浆期是否浇水?
小麦,土壤,墒情小麦灌浆期是否浇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灌浆期的小麦不但要浇水,而且要细心的观察,不能漏浇,不能积水,因为我们的土地整体来说不是十分通顺,高地不上水低洼老积水。上不了水不起作用,积水多了小麦容易引发各种病虫害。
灌浆期的小麦不但要浇水,而且还要防病,防虫,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细菌,真菌,害虫都活跃了起来可不要小看这此不起眼的东西,它可能会使我们辛苦了一年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
具体的用药剂量可咨询下当地的农资销售人员,我们这边一般都是一喷三防。也就是喷一边起3种作用。杀虫的我推荐毒死脾,氧化乐果,杀菌的,粉锈宁,戊唑醇,补充营养首推磷酸二氢钾,因为小麦后期随着灌浆的结束麦粒日渐的饱满,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合成淀粉和糖类。喷磷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防止干热风对麦叶的侵袭。总之一句话种田不跟风,相信科学才有好收成。
祝你丰收!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生长重要时期,适宜的水肥条件和充足的光照可以保证小麦籽粒的饱满发育,为今年小麦高产打下基础。你说的村里种植户的看法,还要具体分析,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干旱气候需要适宜浇水。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正常光景下,还要灌浆水管理,何况你还是今年遇到大旱,经验固然有说服力,获得丰收离不开种植经验更需要靠科学管理。
其次,老人说的倒伏麦高产略有不妥。麦子要想获得高产,传统认识是多播苗,多施肥,麦苗多肥量高自然产量高,类似现在的白羽鸡催肥一样。但是如果从千粒重的指标考虑,其实并不高产。播苗密度过高极容易引起倒伏,就是麦苗不壮,光麦秆高,经不起大风大雨的洗礼,还没成熟就倒伏肯定不会高产。
再者,需要实地考察麦地是否干旱。你可以观察麦地表面是否板结,麦苗根部是否出现枯萎,麦子长势好不好,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结论。最好的状态是土壤和墒情都较好,这样就不用浇水,如果还担心缺水,未来几天没有大风降雨,可以小水浇地,不要大水漫灌,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就好。
综上所述,小麦灌浆期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保持好墒情,科学管理,积极预防小麦倒伏,今年小麦肯定高产。
欢迎大家关注我!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都知道,小麦进入到灌浆期后需要吸收和消耗大量的水分,而灌浆期水分供应充足才能使麦穗籽粒更加饱满充实的发育,后期才能给咱们农民朋友带来较高的千粒重和亩产,如果小麦灌浆期土壤缺水干旱,就会影响小麦制造养分的光合作用能力,减少麦穗籽粒中的有机养分沉淀,从而造成小麦穗粒干瘪而减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小麦灌浆期水分供应是否充足,直接决定着小麦收获时产量的高低。一些种植经验比较丰富的农民朋友经常说:小麦灌浆期适时且适量的进行田间浇水,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但也有一些农民朋友经常反馈说,小麦灌浆期不能浇水,因为他们家的小麦在浇灌灌浆水后,不仅没有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而且小麦因为发生了倒伏、病虫害、杂草疯长等问题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那么,小麦灌浆期到底该不该浇灌灌浆水?哪些地块该浇,哪些地块不需要浇?什么时间浇比较合适?怎么浇水比较科学合理?另外,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小麦灌浆期时,咱们除了需要做好灌浆水浇灌管理外,还应当做好哪几方面的麦田管理呢?下面,就针对以上问题给大家做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借鉴参考。
一、小麦灌浆期时到底该不该浇灌浆水?哪些地块该浇,哪些地块不需要浇?
1、小麦灌浆期到底该不该浇灌浆水?
小麦灌浆期是否需要浇灌浆水,不能固定死板,要视情况灵活决定!具体要结合区域气候特性看天气、墒情、品种、长势及前期浇水情况,然后再灵活决定是否要浇、多浇还是少浇、早浇还是晚浇,否则就会事则其反。
从天气与墒情上来说,小麦灌浆期高温干旱(长时间30度以上高温)、天气降水浇少(5月中上旬无有效降水)以及土壤缺水(土壤持水量低于50%及以下)的地块,需要及时浇灌浆水,而小麦灌浆期降水频繁、前期降雨量达到20毫米以上、土壤持水量在70%以上的地块,则不需要浇灌浆水。
从品种与长势上来说,小麦的品种不同,在抗旱节水性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正常来说,使用抗旱品种或易倒伏品种种植的小麦或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等的麦田,只要不是特别干旱,一般则不要浇水,否则容易降低小麦的品质或发生倒伏而减产,而使用抗旱节水性差且不易发生倒伏的普通品种的小麦,则应当根据土壤干旱情况适时适量的进行浇水;除此之外,对于播种密度大、田间群体数量大、前期过量使用氮肥、长势旺壮的麦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浇或少浇,而对于播种稀疏、田间群体数量不足、地面裸露较多、土壤漏水贫瘠或长势较弱的麦田,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浇水。
从土质土壤方面来说,对于漏水跑墒严重(如沙质土壤、山坡地等)的麦田,则需要及时浇灌浆水,而对于保肥保水性较强的麦田(如地势低洼田、黏性较重的地块等),可以根据情况不必浇灌水;同时,对于前期施肥充足、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可以不浇或少浇灌浆水,但对于土壤贫瘠、前期施肥不足的地块,则应当通过浇水的方法促进小麦灌浆。
从前期浇水情况上来说,凡是在前期已经适时且足量浇过小麦“三水”(返青水+拔节水+开花抽穗水)的麦田,此时土壤湿度适宜、麦株缺水,则可以不必浇灌水,如果浇过“三水”的地块再继续浇灌浆水,则有可能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对小麦籽粒灌浆饱实产生不利影响。
2、小麦适时适量浇灌浆水为什么能够实现增产?为什么过量浇灌浆水容易造成小麦减产?
俗话说的好:灌浆有墒,籽饱穗方。由此可见灌浆水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性
小麦灌浆水,一些地方也经常叫做“麦黄水”,小麦在开花抽穗后便会进入到穗粒膨大、充实的灌浆期,此时是小麦需水的高峰期,小麦在灌浆期水分供应充足(小麦灌浆期田间持水量70-80%),既能增强叶片制造养分的光合作用能力、延长叶片光合作用的寿命,同时还能预防小麦中后期常见的早衰、干热风等危害;如果小麦灌浆期土壤缺水(小麦灌浆期田间持水量少于50%),再加上此时高温强光天气会加大叶片中水分的蒸发流失量,就容易导致小麦因为墒情不足、干旱缺水而出光合作用减弱、有机养分积累不足、籽粒养分(如淀粉、蛋白质等)沉淀过少和过慢、籽粒灌浆期完成时间过早,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小麦因为灌浆期过短、籽粒养分沉淀不足而发生麦穗小籽瘪、空穗秕粒、穗粒发育不饱实、千粒重较低等减产的情况,除此之外,小麦灌浆期如果长时间高温干旱,还容易诱发小麦发生较重的干热风而减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