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美教育有什么不同?
美国,中国,孩子中美教育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偏见2:为留学砸钱上私立教育机构
在“强化教育”的思维模式中,有一些私人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而且身价不凡。他们一般请来外教,学费昂贵,要进去还不容易,必须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 不仅对学生面试,还要对其家长进行面试。曾经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去面试,考官要求与跟家长有单独喝咖啡,用英语谈上一个小时,最后的结果是告诉家长,对不起,你的孩子我们不能接受,因为你的英语不够好,我们以后没办法与你沟通,所以不能接受你的孩子。这样的逻辑,貌似合理,其实十分荒唐。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目不识丁的农民家庭,培育出叱咤风云的大学者、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先不说这种私立家教是否极有其用,难道连受教育的权利也是要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准而受歧视吗?
这样的补习,最大的目的是取得好成绩,高分数,却忽视了孩子在情商、智商和体能的全面发展。必须让全民都认识到,教育的目的,除了给于学子应有的科学和社会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年青一代的崇高理想,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关心人类前途的良知。
偏见3:美国大学录取体系最科学公平
美国大学录取的标准和方式,确实有很多优长之处。首先是,有如上述所说,重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会一锤定音;其次是,对新生不止看考试成绩,重视多元化;再者是,有些综合素质特别强,家庭经济条件却不够好的孩子,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拒于大学校门之外。很多学校在录取时,对学费是个性化处理的,家庭收入低于一定门槛的学生,一旦被录取,校方通常会对其该交学费进行减免处理,使这些孩子照样可以上一流的大学。
但是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为大学录取要综合考虑几方面素质,就给人为拔高甚至造假留下空间。于是,一些专门为高中生升学“打包”的私人服务应运而生。我记得我小女儿申请大学时,在作文中介绍自己课余学习舞蹈的经历时,就如实地描写她小时如何怕苦怕累,不肯学舞,是爸爸妈妈如何逼着她去上课,她后来是如何爱上舞蹈的。但我一个朋友的儿子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帮她看了她的文章之后就指出,大学想要的,你如何自己从小就坚定志向,爱上某种运动,而不是在家长影响下才喜欢的。女儿非常倔,她不让我们雇用专门为考生誊写申请文章的咨询人,甚至不让我们改动她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如果经由“打包”服务商的手,必是另一种写法。他们会揣摩大学录取委员会的喜爱,又按照考生的情况,替你写出命中率更高的文字出来。
私人升学服务的另一个能耐,就是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打包,可能把课外活动的意义打造到相当高大上的水平,把学生的小小活动,联系到诸如能够与联合国一级的组织和活动有关,塑造到具有国际性慈善成就那样的级别,在贡献和影响方面上下大功夫,以期把考生送进一流大学。
最后一个可以打包的,就是所谓特殊才能。很多大学招生时,会着意寻找一些运动的尖子,以充实其学生运动队。于是,近年来,就出现了一些焦虑的家长聘用不法的咨询人,通过与大学的某些运动队教练或主管新生录取的人员串通,假造考生的运动才能,以骗得一纸录取通知书。
2019年3月,媒体曝出美国高校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 美国联邦调查局抄动用200名探员,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取证,发现了一名新加坡籍华人富商,出手650万美元,通过一位摩根士丹利财务顾问的牵线,联系上一家名为The Key的大学入学咨询公司,通过这家公司的运作,把女儿以帆船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斯坦福大学就读。在事实面前,该公司的总裁威廉·辛格面对四项指控,供认不讳。他承认,通过贿赂斯坦福运动队个别教练,而获得富商女儿的录取资格。水落石出之后,2019年3月末,当事人的女儿被斯坦福开除。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着手处置这桩最大的高校招生舞弊案,到目前为止,共起诉51人,包括 The Key公司招生顾问威廉·辛格等4名骗局操作人、9名大学体育教练以及多名以行贿方式把孩子送进名校的家长,涉及耶鲁、斯坦福、南加州大学等名校,所涉赃款合计数千万美元。
被起诉的家长多为演艺明星、企业高级主管,他们向招生顾问行贿,让他们帮助子女考试作弊、冒充体育特长生进入知名高等学府。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联邦检察官安德鲁·莱林痛斥这些家长身处“权贵阶层”。他指出,“每年数以万计勤奋、有天分的学生力争进入精英学校”,“不能对有钱人另设一套大学招生系统……同样,不能有另一套刑事犯罪审理系统。”
被指控的家长包括好莱坞女演员、美剧《绝望主妇》主角之一费莉西蒂·赫夫曼,她向辛格付费1.5万美元。那个厚颜无耻的辛格,一方面向监考员行贿,一方面安排第三方秘密混入考场,代替学生参加考试或提供自己的答卷。每场考试,辛格可获利1.5万至7.5万美元。
辛格的另一项行骗伎俩是收买大学体育教练和行政人员,通过行贿,帮这些家长把孩子伪造成具有特殊运动才能的人才,而达到入学的目的。 通常,美国大学的体育教练不能决定录取哪些学生,但可以向招生办公室推荐运动队看上的体育特长生。重金之下,有些教练守不住底线,结果触犯法律。
以这种方式,好莱坞另一名女演员洛丽·洛克林帮助两个从来没有参加赛艇比赛的女儿以舵手身份加入南加州大学赛艇队。她给了辛格50万美元“好处费”。
造假材料的可笑程度,包含那些学生参与某项运动时的摆拍照,或者借助图像合成技术把申请人脸部安到某些运动员身体上的照片。如果获录取,一些冒牌“体育生”便以受伤为由退出运动队,另一些人“完全不参加活动”。
这个辛格,竟然还设立所谓的慈善团体“关键全球基金会”,作为门面,以筹集善款名义掩盖向家长收受贿赂的事实。
甚至到了2019年的7月,这起大规模高校舞弊案仍然有新被告出现。一位叫杰弗里·比扎克的加利福尼亚州居民,向该舞弊案核心的招生顾问开办的虚假慈善机构支付了20万美元,并向南加州大学的体育场馆“加伦中心”寄出了5万美元支票,以让他的儿子被指定为该校排球队准备招募的队员。他的儿子在2018年3月被正式录取。比扎克因此被建议判处9个月监禁, 施行7.5万美元罚款,并在服刑期间作出其他赔偿决定。
辛格的骗局之所以得逞,一定程度是涉案家长期盼望子女上名校,深陷焦虑之中。与这桩案件无关的独立教育顾问协会首席执行官马克·斯科拉罗说,这桩丑闻“显然说明一个事实,即(大学)招生过程出故障”。“(升学)充盈焦虑,尤其是精英学府……那些百万富翁可能从来没有对孩子说过‘不’,试图操纵(招生)系统录取自己的孩子,这不足为奇。”对掌握各种资源且渴望孩子获得成功的家长而言,上名校如同“买名牌”商品,“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文化的差别造成了中美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别,以及两国家长对自己孩子期望值的差别。在中国,从古时候的孟母三迁到今天中国人踊跃挤入所谓的学区房,都反映了中國人重视教育的民族习惯和良好风格。实践也证明,通过这个方法,多年来为国家的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填鸭式的补习、过于激烈的竞争,确实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以及自由想象的空间,也造成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乱象。一次性的高考,又有可能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发挥失常而痛失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美国以综合素质为依据录取考生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由此也发现了可以操作、打包,甚至伪造的空间,正如近年来发生的高校舞弊案。总体来看,美国大学综合考察考生素质的方法是有可取之处的,目前揭发出来的舞弊案仍然是个别的,但是美国的有识之士也指出,大学招生过程已出现故障。孩子被造假进入名校,一旦被发现,被开除,一生也留下污点。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焦虑的家长们,不仅是在拔苗助长,而且实在是在“坑”娃。
上一篇:有什么剪辑软件可以后期配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