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称丈人老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为啥不是黄山华山,而是泰山?
泰山,丈人,鲁班称丈人老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为啥不是黄山华山,而是泰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事隔数年后,鲁班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是谁。人们告诉他,这人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后人把这事越传越远,用来比喻见识太窄,看不出本领大或地位高的人。
说法二:传说鲁班婚后十年,一直在外做工,和他名叫泰山的儿子从没有见过面。泰山长大之后便去寻找父亲。一日,鲁班给一大庙堂上梁,围观者对其超人技艺赞叹不绝。突然一手拿雨伞,背着包袱的过路少年说道:“好是好,只是上得有点儿高。”鲁班循声看去,少年眉清目秀,气度不凡,心中暗暗吃惊,觉得这少年定会超过自己,不由一阵嫉妒,随手抄起一个木棍子掷去,正中少年头部,少年当即死去。
不久,鲁班回家探亲,夫妻团聚,妻子问他有没有见到儿子泰山?不说不要紧,一提到这事,鲁班便想起了那个被自己砸死的孩子。于是他便把那少年的事说了一遍。两人核对相貌特征之后,鲁班才知那少年便是自己的儿子泰山,只能叹道:“唉!我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瞎留着还有什么用呢!”说完,当即挖去左眼。从此鲁班用一只眼干活,再也不嫉妒保守。后来的木匠为纪念他,在检查木料曲直时总是闭起一只眼看,木匠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做法。
至此,我们梳理了这两个典故的历史渊源的探究,至于哪种更符合历史条件,敬请读者朋友甄别,至于黄山和华山,与这个问题不沾边,咱就不再赘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和人们称张三李四而不称张二李三是一个道理,习惯成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据文献记载,岳父,岳母,岳丈这些称谓大致始于宋代。泰山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首,所以把妻父称做岳。
二:有眼不识泰山,却是鲁班和他徒弟之间的一个典故!他其中一个徒弟叫泰山。
大概故事是这样的,鲁班大师门下有一班徒弟,而泰山就是其中一个。因为泰山学艺长进太慢所以被鲁班给劝退了。
事隔多年,有一次鲁班逛集市,看见很多人在抢购竹制家具,而这些家具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鲁班很想认识这位竹制大师,经了解打听,这位竹制大师竟然是以前的徒弟——泰山。
鲁班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息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所以这里的泰山是指人名而不是地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就好好认识一下泰山吧
泰山是山的代表,山是重的象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泰山”作为“岳父”的代名词,出自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相传唐明皇李隆基封禅泰山,命宰相张说为“封禅使”。按照古例,凡随行封禅的朝臣都可以官升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官,为了女婿的前程,张说营私舞弊,将郑镒列入到唐明皇封禅的随行朝臣之中。封禅结束后的庆祝宴席上,唐明皇一眼认出了原是九品小官的郑镒穿着五品官服,便问其缘由,郑镒满面通红,不知如何回禀。此时,一名宫廷戏子黄幡绰用调侃道:“这都是泰山的力量啊。”黄幡绰一句“泰山”便说明了五品官员的由来。因而,后人便将凭借泰山封禅而恩及女婿连升四级的宰相张说称为“泰山”,民间口语中,也逐渐有了指代妻子的父亲的意思。
据《汉书》记载:“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婿山。”依此出处,岳婿山便是岳父的前身,可视为小川之首,也就是一家之主。泰山自古被视为最接近天神的地方,在古代祭祀中,它拥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历代皇帝都喜在这里封禅,也喻示尊仰威严之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泰山好听啊,黄山大人,庐山大人?喜马拉雅山大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