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前外贸急剧萎缩,如何才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收入,经济当前外贸急剧萎缩,如何才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促就业、稳就业:只有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才能够稳定,人就会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在逐渐宽裕的前提下,消费自然会相应的增加。
其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中收入群体的收入,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金适当提高,那么这样可以减轻他们子女的负担,老人的养老金提高了,消费也会相应的提高,子女的负担减轻了,那么子女的消费能力也上来了,双向促进消费,钱最后还是回到国家的手里。
第三,进一步深化房地产市场的改革,进一步压制房价上升,甚至在不影响实体经济的情况下,让房价出现20%-30%的下降,尽快推出房地产税。同时完善租赁市场和租房价格机制。高房价、高租金是摧垮制造业发展的罪魁祸首。
据2019年年初的消息统计,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大约450万亿人民币,这一数据超过了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的房产市值总和。我国国有资产总和为66.5万亿元人民币,而房产市值是国有资产的7倍。中国房地产市值总量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家庭资产大部分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将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了96.0%。这些数据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家庭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房子,你挣了100块,有5分之一要还给银行,这样如果扩大内需?
第四,尽快把学期教育纳入12年制义务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关到底是把高中还是学期教育纳入12年制义务教育声音不断,目前中国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经把高中纳入免费的义务教育中去,实施的效果非常的好。
那么在我看来把学前交易纳入义务教育更加符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知道学前教育的学费就算是上普惠一个学前也是要5000多,那么一年就是10000,这是家庭的硬性开支,如果是上私立的话那就更贵,比如我儿子上私立的一学期10000,一年就是2万,这是硬性的开支你减不掉的。
那么在看下高中的学费是多呢?根据每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这个收费标准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根据了解公立的高中的学费大多集中在800—2500元不等一学期,是不是比学前教育少了很多钱。如果把学前教育纳入12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可以降低全中国90%家庭的负担,这个时候他们这笔费用剩下来后,是不是可以消费内,而且这笔的钱不是小数目。
我是元芳说投资,如果我的回答能令您满意,可以给您在股市投资中有帮助,那您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元芳说投资”,有任何疑问可以在留言区进行留言,我会第一时间给您回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大规模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不可取,民蓄也竭,靠借贷投支未来消费不可长久,后遗证问题会非常多。在经济转型的实施中,应该想办法稳住百姓就业,使大多数百姓有正常的收入,不影响基本消费,几年时间的经济磨底阵疼不可避免。内需,消费的振兴,在经济的活跃,百姓有钱;应尽量用几年时间提高增加百姓收入,健全加大社会保险系统,积蓄民财为未来消费繁荣打基础;富人极小数占有社会大量财富,不消费,少消费,百分90平民财富少,消费潜力大,有消费欲望,无钱大量消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消费卷,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很多网友说这和平时的商家打折促销没什么两样,比如广东江门的消费卷是满50返10元,满100返20元,而且不能网购,必须在指定的实体店消费。有钱的没折扣他也会买,没钱的这点折扣根本刺激不起消费欲忘。现在的情况是前路充满未知,大家都捂紧口袋,以防各种突发壮况。但如今外贸萎缩,如果内需再受阻,只会有更多的中小制造业倒下,更多的人失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大幅提高消费卷的折扣力度,比如返50%以上,这样才能刺激到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欲望,进而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现在欧美国家都在直接发钱,但直接发钱在中国不适合,那就唯有提高消费卷的返扣力度了,网友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大家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加基础建设和高科技产业投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处消费壁垒,出台鼓励消费政策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记得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吗?
扩大内需是解决当前问题的节点,外贸企业已经在联合电商平台自救,政府官员也在为企业站台,都是要解决销售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国内生产能力大得匪夷所思,为全球的消费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商品,出口贸易为国家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促进了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没有这些工业企业的努力和国家的外贸政策,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
时过境迁,外贸的第一阶段历史使命接近完成。胡锦涛时代就意识到外贸出口的结构性问题,提出要提高出口的质量,这些年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已经提高了很多。此次受冲击最大的是代工类的外贸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怕这些暂时的困难,疫情过后又会生机勃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