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三文综考试如何发散思维?
思维,你的,热点高三文综考试如何发散思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高三文综考试如何发散思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到综合考试,总是认为很难。其实,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各个击破,是能取得比较良好成绩的。
01 理解概念,注重消化
学习高三文科综合包含的各门课程,一定要从概念入手,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概念进行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发散我们的思维,把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罗列,并比较其差异。
既然是文科综合,说明它所包含的政治、历史、地理等的概念不是孤立的。
我们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发散自己的思维。
02 从原理出发,注重理解
不论是政治、历史或者是地理,我们都要从基础知识入手来发散开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过“原理”这一关。
就拿地理来说,比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气温与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生态平衡的条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总之,掌握了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说服力。
03 抓综合 重联系
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就体现了综合性,综合性就是各科目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分析问题方面,要做如下努力:
要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性的训练题。对综合类科目,我们既要看到每科的独立性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各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我们还要多注意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把它们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总之 ,对于高三文科综合,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恰当运用发散性思维。
对各科之间进行发散思维要以对各科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前提特别要重视三科间的联系。
盲目进行综合性的训练、盲目进行所谓的发散思维只会事倍功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答题要多角度有高度
我们以这道历史题为例来讲发散思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铁犁耕种,当代人用机械农耕,请说一说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一个学生的回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学大老师问该学生你的成绩在530分左右吧?听你答题大致就能判断出你的分数。该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学大老师说如果思维打开了你的成绩将提高到580分。答题前要先提取信息,这道题的关键词是生产力,大家都知道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者。这道题应该这样回答:第一说明了从古到今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第二说明了劳动者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高考考的是发散性思维,只有思维打开了答题才能全面才能不失分。
2 命题方向开始与生活结合与热点结合
2012年的高考题:红绿灯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对现实生活有哪些启示?
2013年的高考题:概括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特点。
从以上试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文综考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社会热点联系密切。
学大老师提醒学生要学会取舍,不要见题就做匆忙下笔,高考题一般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对一个知识点多角度进行考查。学生平时在做题时遇到那些考四五个知识点的题完全可以放弃不做,因为其已经偏离了高考的轨道。因此学生平时要多看真题,对模拟考试的分数不必过分在意。
3 数学思维融进文综考试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听起来好像和文综没有什么联系,殊不知里边也蕴含着答题的技巧,同学们要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回答文综试题。文综考试最忌八股式答题即脱离材料、照搬教材、硬套原理。对于材料试题要学会提取信息、整合语言。
4 探究题要学会找原因亮观点谈看法
我们在此还是通过题目来讲解。如下题: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你如何看待我们国家的这一现象?
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感觉有点儿蒙,不知道从哪儿找切入口。学大老师说回答题目要学会三步走:找原因、亮观点、谈看法。
找原因:中国改革开放后人民收入增加了;不少人有攀比心理,看到别人买自己也买。
亮观点:短期内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好处,从长远看对国民经济发展不利。
谈看法: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人们应学会理性消费、务实消费。
有理不在话多,高考评卷是按点给分的而不是看谁写的字多分数就给得多。因此学生在答题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政治的话其实不太需要发散,经济用经济的,政治用政治的,哲学用哲学的。把每本书框架花时间画出来,不用整太详细,几个字就行。思维导图好使好使好使,自己看书总结别抄书就行。经济,政治还是要结合热点,别给老师干列知识点,结合材料+热点,不跑偏字写好点,分点作答,满分12怎么也得给10分。热点别用自己的话诠释,尽量说话精简一点。
历史要考虑多方面的话还是看一点历史类纪录片有点用,适当抒发一下某某人或者某某事的特厉害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啊之类的。别太夸张就行,也别总用现在的视角评述,不是大忠大奸的通通一分为二(政治也适用),在平时考试或者练习时也注意考虑一个事件能发生的各种综合因素,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多问问老师自己这么想方向是不是对,有些同学想着想着就爱钻牛角尖。
地理最需要题海对比卷子答案和你的答案,重点收集你想不来的,没事儿就看,没事儿就看。不要想着高考又不出重复题它就没有价值。
上一篇:大学生该不该多去见识社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