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日常生活最有解释力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自己的,童年,个人对日常生活最有解释力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日常生活最有解释力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童年论
这个提法我总结的,如果谁要上网按“童年论”三个字来搜索,估计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科学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儿童期甚至是幼年期遭遇到不幸,诸如家暴、虐待、忽视等情况,他有极大的概率在成年后过得不幸福。因为儿童期是个人社交技能、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等培养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成年之后再想弥补,可谓难上加难。
这些还不算是最重要的,童年期的不幸更有可能扭曲一个人的价值观,使他产生认知障碍,对世界充满敌意,长大后就会犯罪,自我毁灭。
2.巴纳姆效应。
大概来说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总是相信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或者自己心中已经预设好的一个结论。
比如我们常看到的一些算命理论和星座理论,讲的很笼统,有缺点也有优点,但总的来说,是优点大于缺点,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相信,认为某个星座的描述简直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简直是肚子里的蛔虫。但实际情况是人们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中负面的成分自动忽略,只保留了对自己夸赞的成分。
3.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总是将自己的失误归因于外部情况,而将别人的错误归因于对方的品性。
就好像考试,成绩考好了,就是自己努力,自己聪明,考不好就是考试题太难,周围的不良环境耽误了复习,老师没讲到位等等。别人考好了就是走狗屎运、作弊、题太简单等等。
3.敌意归因偏差
一些脾气暴躁情商比较低的人常常将别人善意的玩笑当成是挑衅,从而怒不可遏,大打出手。这些人一般童年家庭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他们特别敏感,且容易把一些中性的刺激当成是恶意。
4.旁观者效应
危险情境中的旁观者越多,个体越不可能自觉自愿地施以援手。比如我们有时看一些新闻,马路上出了车祸,一个人倒在血泊中,周围来往行人很多,却没有谁停下来帮忙或者报警救护。
这就是旁观者效应,围观人越多,人便更倾向于责任分摊,将报警的责任交给旁人,从而导致延误了救助时机等情况发生。
5.集体无意识
当个体处在一个的群体中时,容易匿名化和去个性化。这时候人便会从固有的道德体系“解脱出来”,甚至做出暴行。比如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
匿名化本身也会使人变得暴躁,比如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衣冠楚楚的君子们在网上化身键盘侠,口出狂言,有时言语之低俗,之恶毒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6.合理化
人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不管这种行为是否合理,人都会从中找到貌似合理化的解释以安慰自己。比如窃格瓦拉同学,问他为什么犯罪,他不是说打工太累,要生存就必须偷车的奇葩观点么。在别人看来不合理,他自己能解释通就可以了。
还有很多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很有趣。懂一点心理学,不仅能更好的认识他人,也能更好的看清自己。
上一篇:绝味的配方可以卤鸡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