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身边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被静电打的经历?
静电,物体,原子身边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被静电打的经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身边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被静电打的经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从事电工,热工仪表达40多年,这一生可以说与电打了一辈子交道,回答这个问题应属专业:
现举一实例,我现住在一个五星级小区,我家阳台有两扇玻璃门。特別是冬天,因气候潮湿,气温低经常关开,当人一接触门框,马上就会被静电猛击一下,其电压瞬间值可达30OV以上,用测电笔都可一目了然。但此电一放完,短时间内(约一个小时内),就没事啦。但一小时后又有啦,搞得全家人都不敢推门。因属新居,当时认为是家中电路漏电,但将家中电路总开关拉闸后,照样有电。我才肯定是静电所致,最后将推拉门的金属框,从电器接线盒中接一地线,与金属框连接才彻底根除了此患。同时,我们小区内有很多类似住户,通过我的介绍也解决了静电打人一事。
任何物质都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如图质子与中子因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地聚在一起称为原子核,电子质量不高,环绕于原子核外。
在正常状态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等量,正负电荷平衡,对外呈现电中性(不带电),当受到某种外力作用(如磨擦、光电作用等等),环绕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即脱离轨道,破坏了原子不带电的状态,电子离开原来的原子,而侵入到其它原子里,致使原来的原子带了正电,而使其它原子带了负电。
造成这一带电现象,是因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所致,这个外力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伴随。象接触、分离、磨擦、感应、流动空气……等等都会产生静电 。
静电的强度因为物体材质、磨擦与相对运行的速度、压力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静电电击只发生在瞬间,通过人体的电流为瞬时冲击电流,其危害主要表现直接伤害、二次伤害、精神紧张三方面。人体遭受电击时,会精神紧张,发生误操作、高空坠落、摔伤或触碰机械造成伤害等后果。
有研究显示,静电对老弱病孕人群的危害更大,它可干扰红细胞的膜电位,造成血管内红细胞的聚集,使中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或脑血栓;静电可致孕妇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继而引发流产或早产;静电会抑制中老年男性的性激素生成,引起早衰及男性性功能减退。
静电危害极大,对人伤害是痛苦的,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去预防并根治:
一、勤洗手勤洗脸。看完电视、电脑之后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在水中释放掉。
二、秋冬季尽量不穿化纤类衣服,可选择全棉类的衣物。梳头发前,梳子沾水可防止头发静电,或者换用木梳、牛角梳梳头。
三、触摸墙壁可以除静电。要触碰别人或者金属导体时,可先触摸一下墙壁,或者手拿金属钥匙碰一下把手,然后再用手碰。
四·,加油前先放电。加油站内的自助加油机本身有释放静电的设计,加油时先触碰一下加油机机身,可放掉身上的静电。
五、保持皮肤湿润。多喝水、多擦涂润肤霜,增加皮肤表层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开车前用小金属物品如钥匙先接触车门等位置,以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六:各种家电,如空调,冰箱,电视,微波炉等必须接地(火线,零线,还有一根叫接地线)。如家中门,窗,推拉门带电,应接地。
七:在此我重点申明一下,当你们家某处静电击人,请不要随便动家中电路,必须请专业人士,物业管理部门解决,切记!切记!
(谢友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经我有一件衣服,摩擦就会有电,在去碰别人,别人就会被电到。那天上午我媳妇的惨叫声就没停过,第二天那件衣服被人道毁灭了。
你问我后来咋样了?从中午开始就都是我的惨叫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多数人都有过被静电电到的经历,突如其来的电火花以及奇怪的声音,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
静电的概念
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疼痛;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这就是我们身上发生的静电。那么,到底什么是静电呢?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
静电
静电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发现琥珀经过毛皮摩擦后,能够吸引绒毛、麦秆等轻小物体的现象。16世纪,英国宫廷医生吉尔伯特通过实验研究,把这类现象称为“电”,英语里“电”这个词就是从希腊语的“琥珀”一词演变来的。18世纪,法国学者迪费认识到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电:一种来源于经过毛皮摩擦过的松香,它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称之为“松香电”;另一种来源于经过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它们会相互排斥,称之为“玻璃电”。
北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现,当雷雨云经过风筝上空时,风筝和整条风筝线都充满了电,线上的细丝都伸展开了。(注意,他并没有直接用手握住风筝线,那是很危险的!)由此他发明了避雷针,来保护建筑物。
直到20世纪,人们才认识到物质的基本结构是原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在一般状况下,原子核内的质子与核外的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原子呈并不带电的中性状态。与富兰克林所设想的相反,由于外力因素导致脱离的是带负电的电子,电荷在物体的表面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静电。
上一篇:请问!美国疫情不见好转,感染人数突破100万,怎么一种情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