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骆驼祥子》第三章开头,为什么这一舍不得会注定他成为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车夫《骆驼祥子》第三章开头,为什么这一舍不得会注定他成为骆驼祥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骆驼祥子》第三章开头,为什么这一舍不得会注定他成为骆驼祥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悲剧中的人性之美。由题主的提问产生的联想。
老舍的《骆驼祥子》第三章开头,写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紧接着在第四章,作者写祥子病倒在海甸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过了三天。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梦话连篇,从此祥子与骆驼就连在一起,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世界是黑暗的。中国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作为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祥子们虽然有一定的自由,但贫穷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投入到为生计而没日没夜,不停奔波。
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他深入到祥子实实在在的生活,和祥子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观察,感受这个世界,写祥子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使得车夫们的生活变得立体而细致,有了心灵深度。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固执和愚钝。随着故事的展开,祥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淳朴木讷一步步变得粗鄙不堪。因为有着大量细致而立体的生活细节刻画,有丰富细腻的内心描写,他的堕落过程就更让人觉得是真实而必然的。这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五四时期,以人力车夫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少。其中,胡适写过新诗《人力车夫》;鲁迅写过赞扬人力车夫的散文《一件小事》;郁达夫写过人力车夫题材的小说《薄奠》;刘半农写过《车毯》。
胡适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人力车夫年龄太小,不忍坐他的车,而小车夫却说,自己半天都没生意,你的好心意不能填饱我饥饿的肚皮。好心的顾客只好无奈地坐他的车,让他挣钱。
鲁迅是通过《一件小事》来写人力三轮车车夫的。先生在这篇不长的小说中,刻画了那寒风中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样的反省几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这些文学巨匠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唯有老舍,他放弃了居高临下的姿态,用平视的眼光,写出了一个生活中的艺术感染力极强的人物形象。老舍笔下的祥子,是写黑暗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过程。
一双赤脚满手茧,抖落汗珠摔八瓣。流年匆匆无暇品,铸就岁月悲和欢。 但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愿今天的祥子们,不再堕落、衰败,厌恶生活,能够好好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IP ,从各方面看,不知等了多久,始终没人来拉骆驼。他大着胆子坐起来,从骆驼的双峰间望过去,什么也看不见,四处极黑。逃吧!不管是吉是凶,逃!
……他想起他的车,而喊出“凭什么?”“凭什么?”但是空喊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他去摸摸骆驼,他始终还不知自己拉来几匹。摸清楚了,一共三匹。
“为什么不去卖了它们,再买上一辆车呢?”他几乎要跳起来了!上天送给他三条足以换一辆洋车的活宝贝;这不是天天能遇到的事。他忍不住地笑了出来。
……忽然听到老者这番诚恳而带有感情的话,他不好意思再争论了。况且,可以拿到手的三十五块现洋似乎比希望中的一万块更可靠,虽然一条命只换来三十五块钱的确是少一些!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可是,有什么法儿呢!
迫于当时形势的压力,自己知道这应该多卖几个钱,又怕兵痞们追上来,因此舍不得也要尽快出手。还是当时社会的阶级力量,很多人的命运往往就在一瞬间。人们想改变命运的渴望,环境改变不了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祥子名义上叫“骆驼祥子”,其实祥子并不是以拉骆驼为生的。
在军阀混战时期,拉车夫祥子被人抓去当了俘虏,在逃走时,因救出三匹骆驼,后又把骆驼卖给别人,被惯以“骆驼祥子”的称呼。”
祥子和骆驼有着同样的命运
祥子是一个善良老实的拉车夫,却被抓去当了俘虏,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才买的一辆新车子也不见了踪影,至于被那些人放到什么地方,他也完全不知道。
车子是祥子的全部身家,他以为车子没了,这下连他的性命也要给人家剥夺了去。为了活命,逃吧,祥子原本就是一个无牵无挂的人,正好又在这黑洞洞的夜里,手上也没有其它的累赘,只要双脚迈出这讨厌的地方就等于有救了。
为了活命,即使面对步步紧逼的豺狼也会本能的做出逃跑的反应。谁知道那些人会不会要了他的命?会在什么时候要了他的命?
祥子发现了几匹骆驼,他和骆驼同是俘虏,因此也就有了一种“共患难”的同情。那些兵们要是不放弃这几匹骆驼,一定是要上山的,到时候,他和骆驼就都难以逃脱了。
祥子决定要逃出被俘虏的地方,他刚跑出去二三十步就不肯跑了,他想到了骆驼。
祥子是个拉车夫,平时习惯手里握着车杆,可是车已经被那些人不知丢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即使车子就在他眼前,他也不能把它拉走,因为车子一动,就会发出叮铃、叮铃的想动。
祥子自从当了俘虏,就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了,车子没有了,现在几乎是赤裸裸的一条性命了,他觉得他必须带走这几匹骆驼,说不准还有什么用处。
他牵着三匹骆驼走出了黑夜,走向了光明的人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