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清上河图画艺很精湛?
北宋,清明上河图,人物为什么说清上河图画艺很精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清明山河图上所描绘的人物神态不一 动作不一 而且房屋 街道 工具 都是当时宋朝的反映 很精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雅昌盛世来回答如下: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百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而且是中度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是北宋画知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道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专生活的面貌。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华、文化最繁荣的王朝。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产生于北宋,指南针和火药也在北宋得以完善。北宋在农业工业以及商贸上的发展远超盛唐。
在文学艺术方面,北宋更是成就斐然,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是北宋时期的,宋词更是与唐诗并称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两大瑰宝。在城市发展上,北宋彻底打破了“坊”“市”界线,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实际上是从开封开始的,这在《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的写照。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文化交流。
《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
是汴京城外东南远郊农村。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枒,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显寒意,正是早春天气。有一队驮着木炭的小毛驴,沿着河渠而来,仿佛能听到踢踏的蹄声和赶驴的吆喝声,清脆响亮,冲破寂静。“淡薄春风却似秋”,“绿纹溪水趁桥弯”。
行过小桥,有一个路边歇脚店,是专为那些远道而来的商贩和苦力开设的。店后一带短篱,连接着几家茅舍。屋后老树成林,树梢上还有鸟窝。像这样的茅屋和景色,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江淮一带还能见到。
汴河是一条人工河流,按《宋史-河渠志》载:“汴河 自隋大业初 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宋都大梁,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于淮泗,每岁自春至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以通重载为准,岁漕江淮湖浙 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
由此可见,汴河不但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而且还是国家安全的系带,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
商业交通要道,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贾云集,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桥头布遍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虹桥是全画的中心,也是全画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烈也是最精彩的一段。
虹桥气势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顺利通过,宽阔坚固能并排行驶几辆装满货物的畜力车。从桥的结构来看也是一个很大的创造,整座大桥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铆接榫合,以支撑大桥的跨度,桥面又用成排的木料 链固杵紧,使之形成一个硕大坚固的整体,并分散负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匀,在桥边有牢固的护拦,以保障车马行人的安全。
街市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商贾士绅,官吏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外乡游客,街巷小儿,酒楼中狂欢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城门高大宏伟,几匹骆驼缓缓地向城外走去,他们是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商团。
从文献中可知,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达137万,8厢120坊。这一幅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更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录。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翰林张择端(公元十二世纪),山东诸城人,是北宋末期职业画家,曾在画院任职,擅长画人物、楼阁、舟车等。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记,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 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 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 为 三个段落。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 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 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上一篇:王者荣耀玩辅助的核心是抱紧大腿,保住那个带飞的人,还是疯狂给队友视野,争取五个人都雨露均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