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庄子笔下的牛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庄子,庖丁解牛,规律庄子笔下的牛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作者从解牛的动作与声音两个方面入手,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宰牛者在解牛中的全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动的情趣和巧妙的艺术性。
“游刃”二字,活现出解牛者合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的神化境界,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映衬、描摹等多种手法,将庖丁解决特殊困难时那种专心致志、小心谨慎而又充满信心的内心活动、目光和动作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并由此讲述了一番求于“道”而精于“技”的道理。此段论说,为全文精华所在。
庄子生活物质上很清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非常的丰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庖丁解牛的牛,可以认为是客观世界。庖丁解牛说的是我们该如何处理客观世界的问题。庖丁解牛的办法是顺应,屠刀在牛骨的缝隙中穿行,而不用力切割,无冲突,所以能游刃有余,一把刀能用几十年。这提示着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要冲突、不要暴力,而要游走在众人不反对之处,曲径通幽,达成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庄子笔下的牛是那个不变的道,不变的道也是道的一种,所以说道中有道道可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他终生不仕,过着贫困生活,有时甚至以编织草鞋为生,但他84岁寿终,可以说是古代的老寿星。庄子的养生观独特,他的养生之术主要从精神层面入手,他认为: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从不畏惧死亡。他的养生之道总结有三。 一.顺应自然。大家可能都听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但是可能不知道创造这个故事的人正是庄子,而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庄子为了讲养生,一把刀,同样是用来剔割牛肉,有的厨师只用了一个月便刀刃缺损;技术好的,一把刀可以用上一两年;少数高明的厨师,一把刀可以用上十来年,刀子依旧好用。这就好比两个同样的身体,寿命有长短一样。当我们洞悉了养生的规律,顺天应时『春天养肝,夏季养心,秋季补肺,冬季补肾』,我们的身体自然不容易损耗,能使用的更加长久。庄子告诉我们的养生秘诀就是“顺应自然”。
二.适度养生,别透支。年轻的时候,酗酒熬夜,用力透支身体;年老的时候,忌口保健,用力维护身体;透支起来没有节制,养护起来也没有原则。庄子在《养生主》里提到:人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季羡林也曾经批判:很多人为了养生,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为了养生,到头来把生活搞得只有养生,乐趣全无,又有什么意思呢?养生别太用力,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凡事不能过度,对待自己的身体,不能放纵欲望,也不能禁止欲望,要养护,但也不能太过。“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三.过度纵欲,烦恼根源。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和最贫穷的同时暴露出来,在比较中,人们很容易觉得不平衡,欲望就被激发出来。满足了这个,那个又会冒出来,人们在一次次追逐中,越陷越深。欲壑难填,就成为人们痛苦的来源,也成为了养生路上的阻碍。
庄子曾说:“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必招祸染病。一个人如果能减情欲,就不会欺男霸女,损肾伤身;节食欲,就不会谋财害命,贪吃伤胃;寡权欲,就不会投机钻营,逢迎伤神。”只有做到“知其荣,守其辱,安其身,图其志,创其业”,洁身自好,才能堪称大丈夫,自然更容易健康长寿。
综上所述,庖丁解牛中的牛,不管是中国牛还是德国牛,它们的身体结构是一样的,了解了牛的身体构造,下起刀来就游刃有余了。正如养生一样,虽然每个人身体存在着差异,但都要遵循身体及自然的规律,这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庄子散文里的寓言阐发处世哲学,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借题发挥,寄寓深刻的哲理,《庖丁解牛》一文就是如此。庄子借这个寓言发挥其哲学观点,他以筋骨盘结的牛比喻纷乱复杂的社会,以刀喻人,以用刀解牛的过程比喻在纷乱社会中的处事之径,从而说明他所奉行的养生之道。其“道"在文中的展开分三层:表层是“解牛",中层是“养生",深层是“悟道"。这个“道"就是循乎天理,依乎至虚,游于无有,取消主客对立,然而精神不为外物所伤,以达到享尽天年的目的。而《庖丁解牛》是从正面阐述这一宗旨的,也就是“在喻言中尽情发透正言"。
庖丁的解牛三段论。第一阶段,所谓“所见莫非牛者”的牛,还是一个混沌,而人是一个莽汉,以物观物,故不得其门而人。
第二个阶段,之所以能“未尝见全牛也”,是因为牛是已经分析开来的合成物,而人是只知分解世界的理智者,主客以此凑成了所谓的理性主义。
而第三阶段的牛是“天理”,人是“神欲”,以天合天,故而“技经肯綮之未尝”。其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对象牛都是以整体面貌出现,主体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上一篇:带孩子在国内那儿能看到星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