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热播剧《龙岭迷窟》中经常出现的摸金校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么?
摸金校尉,檄文,中郎将热播剧《龙岭迷窟》中经常出现的摸金校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所谓“摸金校尉”从此檄文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曹操在军中所设的国家盗墓部队将军。等到曹操之后,历代的盗墓贼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把曹操奉为了盗墓这一行当的祖师爷!
但是,史学界就陈琳檄文所说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的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的。首先,陈琳的这篇檄文正值袁绍与曹操开战之时,陈琳所说可能就是为了抹黑曹操,以提振己方士气的手段。其次,古人的生死观讲究“侍死如生”,由此原因,导致古人对于死后墓葬的保护是十分严格的,盗墓是绝对的大罪,一经发现就是处死。同时,民间对于盗墓贼也是十分痛恨的,曹操应该不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进行盗墓活动。
对于曹操是否设立过摸金校尉官职,笔者个人认为,曹操应该是没有公开设置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不过,曹操肯定是私下做过盗墓补充军资之事,不过也是小偷小摸的干过。至于《水经注疏》中说曹操指挥摸金校尉,把西汉梁王的墓给挖掘了,所得财宝供养军队三年开销就纯属无稽之谈了。后世,考古学家发掘梁王墓的时候还能出土金缕玉衣等很多贵重文物,如果曹操真开挖梁王墓,绝对不会留下如此多宝贵财物的。
《水经注疏》记载:“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但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曹操进行过盗墓活动呢,那就得从曹操死后的疑冢说起。相传,曹操死前,因为自己干过盗墓之事有伤天和而怕遭报应,因此设立七十二疑冢,以防自己死后被人把坟挖了,笔者认为此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于曹操之后的盗墓贼,笔者认为可简单划分为两派:
第一派,就是战乱时期的军阀及农民起义军。此中典范远有项羽、黄巢等人,近有民国军阀孙殿英等。这些人就是趁国家混乱动荡之际,指派手下军队直接对着皇陵就开凿,什么魑魅魍魉鬼神之说是全然不管,像孙殿英趁着民国动荡之时,挖掘清东陵砸开慈溪之墓,就是典型做法。在《鬼吹灯》一书中,霸唱也由此进行了艺术加工,把这些人变成了搬山一派,奉项羽为祖师爷!
第二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盗墓贼。这些盗墓贼平时成团伙作案,多为父子、兄弟。白天踩点、晚上干活。比较有名的有陕西和湖南一带的盗墓贼,因为这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多有王侯将相之墓,老百姓在生活不下去的时候,就转身成为盗墓贼。这些盗墓贼中比较专业的,确实很有本领,像风水定位、打洞钻井都不在话下。厉害的盗墓贼打的盗洞就连考古学家都叹为观止,很难相信是双手所为!
现实中盗墓贼的分工体系
在讲完古代摸金校尉后,笔者再给大家聊聊,在真实盗墓系统中,这些盗墓贼是如何分工合作,挖宝销赃的。
第一级—支锅
“支锅”是盗墓体系中的最上级,是盗墓系统中的黑话讲法。如果换成我们的大众语言,支锅就是盗墓团伙的头目。一般要进行盗墓活动了,支锅就开始找人,一般前期投入的资金、设备都是支锅负责。人员找齐后,这支盗墓团伙的全班人马统称为“一锅儿”。支锅也被称为“小老板”,因为所有盗墓活动都是由他投入的,是承担着较大风险的,如果没有盗出文物或者文物没有出手,支锅只能自己认赔,因此有小老板之称。
第二级—掌眼
“掌眼”是盗墓团伙里的灵魂人物,也被称为“大哥”。笔者换个通俗的讲法就是掌眼是“技术入股”,因为掌眼不仅要有寻找古墓的本领,也还要有鉴别文物的能力。他们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线索的合作者,也可能是这批文物出土之后的第一级收购商。因此,掌眼的地位在盗墓团伙中就十分重要,有时候“掌眼”和“支锅”就是同一个人。
第三级—腿子
“腿子”是盗墓团伙中的熟练工,换成大众语言来讲就是这个团伙中的小组长。一般腿子都是支锅的亲信,一起进行过多次盗墓活动。在支锅不在的时候,腿子就是这个小团伙的临时负责人(掌眼是不进行苦力劳动的),指挥盗墓挖掘工作。
第四级—下苦
“下苦”是整个盗墓体系中的最下层,一般都是农民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下苦承担着整个盗墓活动中最危险、最累的工作。像挖盗洞、下墓取宝都是下苦来做的。但是因为受限于文化及渠道资源,下苦虽然承担最重的工作,但是得的钱却是整个团伙中最少的。
这四级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盗墓团伙的构成了,一般的盗墓团伙多为兄弟、父子组合,尤其是腿子和下苦基本都是亲人,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一是由于下墓的风险是非常大,盗洞时有塌方的风险,父子兄弟出于亲情还会抢救一番。
二是出于“财帛动人心”了,下苦害怕取货拿宝上来之后,支锅等人为了少分钱而害死自己,所以一般都有个亲人在上面帮着望风,以防杀人夺宝。
这里笔者再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般腿子和下苦是父子关系的,下墓的多是儿子。当然,盗墓贼这么做不是讲究“尊老爱幼”的精神,而是虎毒不食子,父亲在上面牵线一般不能干出杀子夺宝的事情,但是儿子在上面很可能见财起意而害死下墓的父亲。因此,盗墓贼总结出了“父上子下”的可悲规矩!
结语:所谓“摸金校尉”盗墓人,绝不应成为青年的崇拜对象
近些年,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和影视剧的热播,盗墓文化一时成为了热词。但是,笔者要在此多唠叨一句,真正的盗墓人远没有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那么光鲜。他们挖掘古墓也仅仅是出于钱财的目的,下墓和团伙中的内讧风险是非常高的。考古学家已经多次在古墓中发现历代盗墓贼的尸体,他们有的死于盗洞塌方,有的是被自己人害死在墓下。因此,笔者最后告诫某些“行动力”强的读者,万万不可出于感兴趣而行“违法犯罪”之举,看个乐就行了,莫要付诸行动!
我是侃古聊今说历史,感谢您的阅读!
关注我,学更多历史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摸金校尉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陈琳在檄文里写曹操亲自领兵挖掘汉代尊贵的梁孝王墓,破坏棺木,掠夺墓中的陪葬品,甚至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由他们带领手下去盗墓,将所获之财用以军饷,凡是他们去过的地方,骸骨暴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