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同样是985大学的博士,为什么有的博士能发几百篇SCI和数十篇顶级刊物,而有的博士一篇核心也发不了?
博士,有的,论文同样是985大学的博士,为什么有的博士能发几百篇SCI和数十篇顶级刊物,而有的博士一篇核心也发不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同样是985大学的博士,为什么有的博士能发几百篇SCI和数十篇顶级刊物,而有的博士一篇核心也发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按照特朗普的话来讲“这就是人生”。哈哈
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差别的,任何地方都有差别,任何世间都有差别,人与人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为什么有的人能发几百篇,而有的人一篇也发不了?根据我在高校20年的工作经历,我想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科差异
不同学科之间差异是非常大的。理工科发SCI相对来讲是简单些,因为期刊较多。而文科一般就发不了SCI。这是一个事实,学科之间的差异是天生就存在的。
第二、研究方向的差异
相同的学科,研究方向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有的人的研究方向契合社会需求,也契合社会发展,因此,相对容易发表。
第三、学术水平差异
这个也许就是最大的差别的。同样是985高校毕业的博士,水平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以我所在的高校为例,我认识一个武汉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的同事。到现在为止,还是个讲师,文章没一篇,项目没有一项,课堂教学也不咋的。同样的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我校本科留校(二本)的同事,比他年龄大2岁,现在副高已经评了3年了。这怎么比?毕业学校并不完全代表个人能力,个人奋斗才是最重要的。即使985高校毕业,基础很好,如果不注重后天的努力,我想发不出文章、评不上职称也是正常的。
第四,所在平台的差异
这里讲的平台主要是指工作环境。如果毕业之后在同所学校,那就是个人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不同。如果毕业之后在不同的高校,那就体现出平台的不同。不同学校,学术环境不一样,实验条件不一样,研究团队不一样,最后的成果也就不一样了。
这个非常明显,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的同学毕业之后,有的去了985高校,有的去了普通二本,最后发展不一样?就是平台不同。在985高校的,如果努力,最后成为硕导,博导很正常。而一些二本连硕士点都没有,怎么去当硕导,博导?这就是差异。
所以,不能完全以出生来衡量一个人的成果,而要看其努力程度和所在平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算一下平均,如果一个人博士三年可以发几百篇sci论文,我们算两百篇好了。那么一年就要发将近70篇文章。一个月就要发5到6篇文章,差不多一周就要发一篇文章。sci论文的发表,需要前期的文献调研,中期的实验,后期论文撰写与投稿。投稿过程还要有返修等。这些工作我都不说做原创,你就是抄袭别人的工作,用latex排排版,重新做做图,一个星期也搞不定,试问如果原创,怎么可能做到?
所以我认为,你的说法有些夸张。不过博士水平差距大是客观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博士也是学生,也会良莠不齐;
二,专业有分别,有些科目肯花时间终会有些成果,但有些科目,方向错了,就没有任何成果可言;
三,大学导师既是老师,又是有名望的人,既然有名望,就有多少的区别,名望多,则容易,名望少,则难。所以,有些博士选导师,先会选名师。
四,博士和导师的各自的交际圈,关系网,也是一定的决定因素。关系不到,交际太小,要不投稿无门,要不石沉大海。
五,学校不同,平台就不同。专业有排名,排名越前,就一定程度上容易发稿。所以,很多博士选学校就是选平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提问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把桌椅给雷到了,首先能发几百篇SCI论文的博士是不存在的。
其次我恨怀疑:提问人到底知不知道SCI是什么?
SCI全称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翻译成中文叫做科学引文索引。SCI不是一个具体的刊物,而是一个类似于百度这种搜索引擎的引文数据库,能进入SCI这一数据库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因子越大。
SC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通常就是发表一篇影响因子大于3.5的SCI论文!一篇!
SCI论文可以说是学术圈的硬通货,如果前面说的博士毕业要求只能从侧面说明SCI论文的难度,那么各个学校对发表SCI论文的奖励情况就是直接的告诉我们发表SCI论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然给那么高的奖励干什么?
虽然不同专业发表SCI论文的难度确实不一,能几百篇这也太夸张了,按照提问人这个说法,这个博士得平均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得完成一篇SCI论文,而桌椅很多博士朋友一周连朋友圈都不发一条!这个速度无疑是痴人说梦!
至于数十篇顶级刊物,我倒是知道一个很接近的例子,那就是前清华副校长、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老师实验室的学生。四年八篇顶级刊物,妥妥的人生赢家。但这种成果不单单是自己努力就够了,还得看你们实验室的客观条件。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算你是大鹏,你也得等风来!
至于一篇核心也发不了的博士桌椅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因为原因真的太简单了,用一句话就能说明:“命运给你发了牌,但打牌的还是你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