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一部自己来修学,你会选择哪一部?为什么呢?
易经,孔子,论语如果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一部自己来修学,你会选择哪一部?为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文章不长,言语对话,主旨鲜明。爽直的子路率先回答说,如果让他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千乘之国,只要三年就可以人人有勇气个个懂道义。稳重的冉求回答说,如果让他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人民富足,不过礼乐文化需要贤人君子施行。谦逊的公西华回答说,自己愿意学习做宗庙祭祀或者国家会盟时的小傧相。洒脱的曾皙不紧不慢地弹奏完瑟曲,说自己向往暮春时节和朋友童子,在沂河边洗浴在舞雩台吹风,游性尽罢唱歌返回。孔子听后,神态不一,有的讥笑,有的赞叹,最后借曾皙询问而加以点评。
整篇文章,有问有答,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夹叙夹议,既洋溢着师生之间亲切祥和交流探讨的轻松气氛,又彰显了儒家学子潇洒自在安邦治国的入世情怀。
《论语》就是这样在言语中教育启发,让人品味再三,学思相长,进而修身养性,受益终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首选《孟子》。
为什么不首选孔子语录主体对《论语》?因为是语录,前因后果方面的背景知识难以了解,各种专业解释五花八门,所以不容易理解。
《大学》、《中庸》、《礼》、内容上有所专,不能完整地了解相关思想体系。
《易》太难。和了解孔孟思想作用也不大。
《书》里面真的内容不一定比伪的内容多。
《诗》不如读《唐诗三百首》。
《春秋》就是鲁国写的史书,所谓微言大义存在后人对孔子的过度解读问题。
内容相对完整,相对比较容易看懂孔孟思想的是《孟子》,读完《孟子》再对比着读《论语》,对孔子思想更容易把握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其中最值得学习且终身研读的还是《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全面了解儒家思想,四书五经都得学,硬要选一本,那就是《易经》,因为《易经》被称作四书五经之首。
通行《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作者据说为周文王,《易传》,作者据说为孔子。
《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符,卦辞,爻辞。卦辞爻辞尽是筮占吉凶之辞。什么“太极,阴阳,乾为天,坤为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不是《易经》而是《易传》之辞。由于西汉之后《易传》与《易经》捆绑在一起,误导后世,《易传》当作《易经》念,念了两千年,还在念。
《史记》说,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作六十四卦,周文王的六十四卦也称《易》,无《周易》之“周”字,也无《易经》之“经”字。《周易》或《易经》都是后来的称谓。
《史记》说周文王在伏羲八卦基础上作六十四卦,孔子为之作《易大传》,现称《易传》。然而与《易经》捆绑在一起的《易传》却否定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先于周文王的伏羲、神帝、黄帝、尧、舜,已经使用了六十四卦之“离、益、噬嗑、睽、随、豫、大壮、大过、夬”等卦,如,根据“大过”卦发明了棺椁。
考古发现多个不同内容的《易经》。上博馆楚简,阜阳汉简,两个《易经》尽管残缺,但从保存的资料看,二者不同,也不同于通行本。
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保存完整,《易传》与《易经》分离,且内容都与通行本不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