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年晚清李鸿章签署卖国条约时没有媒体,怎么才能对国人说“赢了”?
檄文,报纸,清朝当年晚清李鸿章签署卖国条约时没有媒体,怎么才能对国人说“赢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然《申报》属于文字居多的报纸,由于当时不认字的文盲很多,一些画报则在百姓中更为流传,比如《点石斋画报》。如此一来,无论是能够识文断字的文化人,还是大字不识的文盲,都能够通过媒体获取信息。
这些媒体有些清政府能够控制,有些则不能,所以当时清政府想隐瞒前线的失败,其实是瞒不住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孙中山以甲午战败为理由愤而反清。但是对于一些清政府自己能够控制的媒体,还是要尽可能左右一下舆论的,比如《点石斋画板》,当时就大篇幅的宣扬清军在朝鲜战场的胜利,不过也只是欺骗一下啥都不知道的文盲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晚清其实没那么落后,媒体还是有的,比如报刊杂志。
晚清出现的最早一批报刊杂志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一些英文报刊,像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1864年创刊的《字林西报》等。
晚清中文报刊中最著名的是1868年创刊的《万国公报》,以及1872年创刊的《申报》。
不说英文报刊,单说很多中文报刊,它们背后的财神爷都是洋人,所以报人们背靠洋势力,便能比较从容和客观地去报道事实,不至于被清政府控制或绑架。
所以,李鸿章要是打了败仗签了城下之盟,中西报刊都会予以刊载,瞒不住的。
不过,也有一些媒体为了夺人眼球,胡编乱造,比如晚清著名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便在甲午战争期间发表了一大批精心绘制的时事画作,让人不得不相信我大清之强大,足以碾压日本。
比如《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图》。
我们英勇无畏的清军雄赳赳气昂昂,没有枪没有炮,巧用火牛阵也能击溃现代化的日军。
比如《牙山捷报》。
清军用盾牌挡住了子弹,接着又用大刀长矛大破日军,估计就连燕双鹰都要自愧不如了。
比如《月夜大战高丽平壤城》。
叶志超摇身一变,也成了英勇杀敌的统帅,看他他如何率军在平壤杀敌,如砍瓜切菜。
比如《恢复朝鲜》。
我们最可爱的人在经历了一连串大捷后,终于把敌人赶出了朝鲜,中朝友谊万岁!
比如《击毁倭舰图》。
让我们把视线转向海上,海尽头有一道钢铁的边防线,敢于打击一切来犯之敌!这就是我们英勇的北洋水师!
还有《迎迓李傅相》。
清军一路狂胜,日本终于扛不住要乞和了。于是,李鸿章大人威风凛凛地前往日本,接受倭岛小夷的投降。
当然了,无论是《申报》还是图文并茂的《点石斋画报》,当时中国大多数人都是看不懂且看不到的。所以,无论清军是胜是败,只要官方能拉下脸告诉他们“赢了”,他们就真的认为清军“赢了”,反正赢不赢,跟他们也真的没什么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把古代想的也太low了吧。汉朝就已经有了报纸,更何况是清朝呢。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就是檄文
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公告,在古代称之为檄文。檄文也就是官方新闻的传播媒介,上面有什么指示,有什么消息,全都靠这张纸来传播。当然檄文属于清朝政府控制的媒体,这玩意儿上面能有一句实话,那也是活见鬼了。所以说不认识字在当时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第二就是报纸
1895年,康有为和陈炽等人,在北京创办了《中外纪闻》这份报纸。最早被命名为万国公报,不过那个时候万国公报是洋人传教士们在上海办的报纸,所以改成了《中外纪闻》。
梁启超在里面担任编辑,主要内容就是翻译西电西报,将西方的知识传播到清朝来,刚开始的时候,这报纸还发行了一段时间,可是伴随着报纸上的内容逐渐伤害到老佛爷的利益后,就被清朝查封了。此外还有英国人办的申报。不管哪种形式,李鸿章大人都愿意报喜不报忧。
谁都愿意听好话,听好消息,慈禧也是一样。不到万不得已,李鸿章也不会把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地告诉慈禧。
上一篇:《石门铭》什么书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