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个月大婴儿趴睡猝死你怎么看?
宝宝,孩子,睡眠三个月大婴儿趴睡猝死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希望不会再有这么令人痛心的是发生。所有宝宝健康长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些真的是意外情况发生。无论怎样 还是要用心认真耐心的看好孩子。小宝宝的成长真的不容易,需要我们父母多多的付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我认为妈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一个人带娃很辛苦,妈妈也是最爱娃娃的。可是还是她的责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个月的婴儿训练趴睡导致窒息死亡,问题出在哪里?请看视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娃可怜,再投胎时找个靠谱的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婴儿的“猝死”并不是令成人猝不及防的,而是孩子和妈妈都经过顽强挣扎后,成人被动放弃施救,婴儿无助而死。
先将事情的经过简单介绍一下,如果了解请掠过,的确是不堪承受的惨况。
此事件发生于一周前。一个妈妈参加了网上婴儿趴睡训练营,母亲可以通过监控观察孩子睡眠情况。孩子3个月,俯卧睡着后,试图翻身,但力气不够,而且脚还被卡在了栏杆里。母亲听到哭声,着急是否会呼吸不畅,但又怕帮孩子翻身使训练失败。求助群里其他宝妈,按趴睡训练群理念,得到建议和安慰:不大哭就不干预。不久,孩子哭声减弱。宝妈大喜:训练有效。
但,事实是——床上脸部位置流满鲜血,孩子呼吸停止。
没有独立思维、冷酷的妈、无知无畏草菅人命的训练营共同谋杀了幼小生命。
1、慈爱与理性、独立与顺从:
抛开对育儿常识的无知,只从母亲在育儿中的主动负责的态度、独立担当的精神来看,真的可以让我们所有父母共同照见自己的相似态度。这件事是育儿中缺乏独立精神、忽视人性感受的案例。只是太惨烈、太极端。
母亲的本能是否被尊重、是否能跟随母性的慈爱、柔软的心性来与孩子互动。成人在任何新鲜、实用的育儿理念的影响下,做出决定时,是服从内心的感受还是服从理性的考量,这样的挣扎似乎遍及所有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这让我想起祖训:慈母多败儿。慈爱真的会带给孩子在独立生活中的无能吗?
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理论的依恋类型的不同,对成人未来个人 成就、社会交往的影响原因走出了解释。婴儿期形成的对成人的安全型依恋是最利于孩子形成勇敢、自信、利他的性格特征。
而安全型依恋的形成的关键条件恰恰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内,成人对孩子的各种需求敏感地觉察、及时地满足。这样,孩子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觉得成人能够对我的需求给予及时的满足。未来,孩子才会具有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他们相信,自己终究能够勇敢挑战、精诚合作、战胜困难。
如果慈爱在生命初期被剥夺,那么,未来孩子的自尊是一定是低水平的。没有能量去追求自己所爱,更不相信自己能获得帮助。
如果教育理念让母亲冷酷、背离人性,如果母亲依赖外界的判断不能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婴儿的猝死将以温和的姿态演化成儿童人格尊严的萎缩,生命原动力将在成人主宰的残酷的理性和软弱的人格背景下枯竭。教育应该让人更具有感性的敏锐和温柔及理性的光明和开阔。
2、关于趴睡(俯卧睡姿)——无知无畏、草菅人命的宝妈训练营
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调查,每年约有5000-6000名看起来很健康的婴儿,会在睡眠中突然停止呼吸。这些死亡无法预知,难以解释,所以,被归类为婴儿猝死综合征,是一岁以内婴儿早夭的首要原因。比例超过总死亡数的1/3.
许多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孩子(不是全部),脑部的弓状核会出现异常,它在早期可能控制着睡眠状态下的呼吸和觉醒。一般,当婴儿在睡眠感到氧气摄取不足时,会引发大脑觉醒、啼哭和心律变化,以补偿供氧不足。但如果弓状核异常,则可能会妨碍婴儿突然从睡眠状态转换到觉醒状态。
当婴儿出现俯卧睡眠,又被包裹得过于紧实,或有可能有呼吸道感染疾病,就可能难以从睡眠状态转换到觉醒状态,从而窒息而亡。但目前没有方法能识别出哪些婴儿具有这样的风险。
1994年,美国儿科协会发起了仰卧睡眠运动,旨在不让孩子俯卧睡眠。简单的指导下,美国婴儿俯卧睡眠的比例降低了50%、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病降低了40%。
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期进一步降低该病发病率,请宝妈和准宝妈关注。
不要把婴儿放在表面松软的物体上睡觉。
上一篇:粉色鞋子配什么裤子和上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