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乒乓球赛制探索:从21分到11分再到35分,哪种方式观众更喜欢?
赛制,实力,乒乓球乒乓球赛制探索:从21分到11分再到35分,哪种方式观众更喜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乒乓球赛制的制定和改革,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加符合时代节拍,迎合大众快节奏的欣赏习惯,同时也通过增加比赛局数、缩短每局的比赛时间和分数来增加胜负的偶然性,从而拉近选手间实力上的差距,从而达到抑制中国队的绝对优势、调动更多协会球队和球员参赛积极性的目的。
应该说,国际乒联频繁修改比赛规则和器材的举动,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的。因为在器材、赛制都做出重大调整后,所有队员都要重新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大家重新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至于能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乒乓球球性,适应七局四胜的十一分赛制,就看你的适应能力和造化了。
21分制早已成为历史,目前35分抢分比赛也只限于娱乐型赛事。11分制团体5局3胜单项7局4胜的赛制会稳定地实行相当长的时间。
个人认为目前每局11分的赛制还是最适合的。既照顾了观众的欣赏习惯,又能调动运动员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其主动上手抢在前面积极发挥,是适合当前的好的赛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喜欢21分钟球赛制,它可以充分发挥技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经常看乒乓球比赛,感觉现在的11分赛制可以了,如果改为35分钟,很难真实反映出运动员的水平。,其偶然性很大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际乒联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试图将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变成吸引大众、前卫时尚,人人都喜欢并能参与其中的热门体育项目。以乒乓球赛制来说,从最初21分制到11分制,再到张继科与侯英超尝试的限时35分制,哪种方式观众更喜欢,更适合电视直播需求,值得国际乒联进一步研究和改革。
在2001年9月1日以前,乒乓球比赛一直采用21分赛制,三局两胜,每局21分。由于分数多比赛中爆冷的概率很低,缺乏悬念。而且每局大概需要打上40个球左右,耗时过长导致运动员都无法完全集中精力比赛,观众更是不喜欢这样时间又长、又乏味没有悬念的比赛。
为了适应电视转播和吸引观众的需要,国际乒联在2001年召开大会,将21分制改为11分制,总局数也由三局两胜改为5局3胜或者7局4胜。这样每局的实际比赛球数降到20球左右,比赛胜负的偶然因素大大增加,实力较弱选手采取搏杀战术有了更大的获胜可能性,爆冷几率大增,比赛充满悬念,更加吸引观众。
11分制的最大缺点是无法有效控制比赛的时长,容易造成拖场,给电视转播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一般赛事组委会将每场比赛的时间间隔设定为50分钟,当遇到两位势均力敌的选手比赛时,采取7局4胜制很容易打满七局,用时超过一个小时形成拖场,影响之后的比赛进程。
乒乓球史上最著名的拖场事件,当属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1/4决赛,张继科对阵日本选手丹羽孝希。原定8:30开始的比赛,因为前面比赛拖场到9:30还没有开赛。张继科利用这段时间在旁边睡着了,结果睡到一半被叫起来打比赛。睡眼朦胧的张继科很快输掉了第一局,这才有刘国梁喊:“继科醒醒!”的千古佳话。11分制在让比赛充满悬念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好控制时长这个问题,这样才能更受到电视媒体的欢迎。
2020年4月18日中国体育进行了一场斗乒乓张继科VS侯英超挑战赛。比赛采取了新的赛制尝试,既打三局,每局限时十分钟,比分累加先到35分者胜。最终张继科以35:27战胜侯英超,成为新赛制的首位胜者。张继科、侯英超从参与者的角度对这种全新制赛充分肯定,认为这种赛制不但能够控制时长有利于电视直播和运动员准备比赛,而且分分关键不会因落后或领先过多而松懈。然而这样的赛制有一个致使缺陷就是缺少悬念,强者恒强,水平低的一方不可能通过一两个球的搏杀来争取胜利。因为必须达到35分的一方才能取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国际乒联推出的T2钻石赛的新赛制。采取限时7局4胜制。比赛时间在24分钟以内是11分制,超过24分钟之后就是5分一局,所谓的“快5”。这使电视现场直播时间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一局5分定输赢充满悬念,稍一走神或者有一个运气球,比赛的胜负就会完全逆转。2019年T2钻石联赛新加坡站世界排名第一的陈梦3-4不敌韩国田志希就是充满悬念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在双方前六局打成3-3平局时,第七局陈梦在3:0、4:2领先状态下,心理波动过大,连续失误,最终4:5一分憾负,被淘汰出局。
11分制、限时35分制和T2的24分钟限时制都是对乒乓球比赛赛制的有益尝试和完善。国际乒联通过不断的研究、尝试和总结,在未来推出更成熟的赛制将会更有利乒乓球项目的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多少都是实力的体现!
上一篇:在网络上只看不评论不点赞,这样的人多吗?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