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资治通鉴》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资治通鉴,的人,历史《资治通鉴》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礼纪纲也,分君.臣也,名,公.侯.卿.大夫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孔子的儒家“礼论”进行了史料论证,认为礼是国家强盛巩固的根本,不尊循礼治的准则就会毁灭失败。
楚国失败,商朝的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没有遵循以礼义治国 的原则。
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种族的根源,国君是治国的基础。礼可以敬天奉地.尊重先祖和国君,这是礼的三条基本原则。
天下人服从礼治就能太平安定,服从礼治就能安居乐业。天尊地卑的观念自从明确以后,君臣上下的关系就可以确定了。
尊卑上下的关系确定之后,贵贱等级也就分明了。
孔子定位.正名,宣扬王权天授,为政治制度中的等级制度从“易经”中找到哲学依据,从而完善了儒教。
“克己复礼”,恢复周朝礼制,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政治理想。而实现这个理想的道路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司马光说: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
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
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
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叙而政治成焉;
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纪纲正焉。
说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道德家,不如说孔子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孔子明确了个人参加政治活动必须以道德修养为起点和基础。
如今人们把政治看作是肮脏的东西,是一种普遍看法,究其缘由就出在政治家修身上。
当然政治制度本身是决定一切的,这也说明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两千多年的历代皇帝都把孔子当作统治者的精神支柱,大加颂扬。
拜孔.祭孔一直是皇权统治的一种常规行为。今天,人们把孔子当作中华文化的代言人,把儒教当作正统的国教。这和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史书,与司马迁的《史记》齐名。都属于正史,记录官方史实。《资治通鉴》里面的故事很多,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读后有所领悟,能够认真自我反省。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顾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通过对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并且按时间的顺序写史,展示了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和功过,并以之作为历史借鉴。
《资治通鉴》蕴含着先人们丰富的治国理念和社会人生经验,记述很多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理论,民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以供后人借鉴。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读《资治通鉴》,以历史为借鉴,进行自我反省思考,吸取其中精华,除掉糟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资治通鉴,本想让自己世事通明,人情练达。奈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被此书赚尽了眼泪!!
总结:个人的发展既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建立丰功伟绩的大人物不免因为性格缺陷犯下一个一个错误,今人当引以为鉴!
本人对资治通鉴的感触很多,以下是我段段续续写得心得体会,有关为人处世,有关与身边人的交往,有关对历史人物经历的共情。现在分享在知乎上,当成一次读书分享。如有同感,请与我一同喜欢资治通鉴;如有异议,请体谅我这工科男缺乏基本的文笔能力。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读起来朗朗上口,发人深省,是我最喜欢的课文之一。当时背书,记住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现在读通鉴五代史部分,明白了欧阳修为何总在呜呼总在哀哉。李存勖是后唐的建立者,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可以这样说,在前半生,他用热血与勇气打造了一个国家;后半生,他用乐器和吝啬摧毁了一个王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研究生好友因为第一学历的原因被本校博士资格审查淘汰。此刻,他被华科大录取。书上说,始虽垂翅回溪,终当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他开心。
#友情会消失,友谊会长存#
陈余两人原是刎颈之交,后来因为误会相互埋怨指责,最后反目成仇。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友情啊,维护起来该有多难!
徐世绩和单雄信两人也是生死兄弟。后来分道扬镳,各为其主。在单雄信临死时刻,徐世绩愿意倾其所有为他活命。看着朋友被砍头,他割肉喂友不负誓言。这也是至情至义的人
#以人为本#
李世民(贞观之治创始人,天策上将,天可汗)食蝗。感动中国历史人物唐太宗。
#失败的家庭建设#
妾媵并同于王后,宠臣相等于正卿,庶子和嫡子同等,大城和国都相同,这就是祸乱的根本啊!隋文帝和独孤后的婚姻是古代少有的一夫一妻,杨广他们五兄弟是同一母所生。可是最后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还是搞得那么糟。有多少大人物能把家庭建设的很好呀?
#悲壮的神武皇帝#
546年,高欢率军围攻玉璧,韦孝宽守城。攻城之法用尽,玉璧亦岿然不动。苦战50天,折兵7万。高欢智力皆困,惭恨发病。自玉壁解围而归,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勉强见大臣。命斛律金作《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自和之,哀感流涕,于是将士怀旧,军心重振。
#群体中改革策略#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知道迁都会遇到阻碍,就打着南伐萧齐的幌子南下。到了洛阳,这时候天天下雨,再要行军很艰难。手下都不乐意了。于是孝文帝让大家选择,要不继续南伐战争,要不迁都洛阳。由于大家怕南伐,就无可奈何地接受定都洛阳的决策了。
想起鲁迅说的一句话,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上一篇:对于2020年即将毕业的我(大专生),可以给我一点关于未来的建议吗?有点迷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