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确诊人数已超73万,为何感觉美国依旧没有明显紧迫感?
美国,疫情,紧迫感确诊人数已超73万,为何感觉美国依旧没有明显紧迫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优胜劣汰,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的主题思想,病毒感染死亡,以年老体弱者为主,这样即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可以解决国家人口老龄化,缓解经济危机压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家美国某些专家都已经预测了,它最终确定感染人数将达到8位数,现在只不过才是起点,再说它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遏制中国,称霸全球,连任总统。而控制疫情只能算是副副业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新冠肺炎的认知,美国人与中国人不同。美国人认为:新冠肺炎就是与感冒差不多的一种传染病,致死率并不高,没有什么可怕的,根本不用过度紧张。因此,尽管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但美国人依旧没有明显的紧迫感。
新冠肺炎究竟是什么,具有多么可怕的传染性,科学家还在研究之中,目前的种种说法都还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并不相信个别学者的非官方言论,在他们看来,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结论都是一种不能令人信服的“伪结论”。是不足以采信的。
况且,美国人普遍没有存款,基本上都过着“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喝冷水”的生活,在饿死与病死的选择中,他们肯定不会选择被饿死。因为他们知道,人一旦没有饭吃,将必死无疑;但患上新冠肺炎则不然,除了有基础疾病或身体虚弱的人之外,并不一定会死亡。所以,他们会选择淡定的工作,以便多一份活着的胜算。
其实,美国人的这种观点在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存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他们的民众并不是十分惧怕新冠肺炎。于是,在疫情泛滥期间他们依然故我地自由活动。
新冠肺炎究竟可怕不可怕,作为我们普通百姓来说并不完全知道。如果说只有百分之几的致死率的话也并不是十分可怕,因为感冒也有致死率,新冠肺炎比感冒的致死率也高不了多少。
但是,新冠肺炎毕竟是一种新型传染病,它的病毒在传播期间究竟会不会发生基因突变谁也不知道。如果一旦发生了基因突变,那么,其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们国家才会对新冠病毒严加防范。
但不管怎么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病毒还没有在传播期间发生比较大的基因突变,因此,致死率还没有太大的提高。这就使得美国人和西方国家的人多了几分侥幸。
好啦!不啰嗦了。总而言之,美国人与我们的观念认知不同,这就与有人害怕蝎子,有人不害怕蝎子一样。其实,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毕竟人过一百,形形色色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就奇怪了,你是怎么感觉美国没有紧迫感的。都拿着枪上街闹事了,算不算紧迫感?停工停产,学校关闭算不算紧迫感?股市暴跌算不算紧迫感?几万亿几万亿的印美元算不算紧迫感?我还可以举出更多例子!你倒是说说怎么才叫有紧迫感,如果这些都不算的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截至到4月20日美国确诊人数已超76万,占全球确诊人数几近三成,可以称为新冠肺炎的“超级大国”了!但为何感觉美国依旧没有明显紧迫感呢?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作祟,使得美国很多民众自以为是“优胜劣汰”中的“优”而非“劣”者,对疫情不以为然。以“适者生存”为核心思想的达尔文进化论,原本是反映物种进化过程学说,后演化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理论基础,支持欧洲人种在生理上优越的论调。4月17日佛罗里达州竟然重开了部分沙滩,不到20分钟“沙滩上人山人海”,正是这些美国人“优越感”的傲慢表现。
二是个人自由主义心态作怪,使得美国一些民众抵制“居家隔离”措施甚至抵制戴口罩。个人自由主义,以个人私利和自由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视个人价值和自由高于一切,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因此,近日,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弗吉尼亚州等美国多地都出现了反对当地政府实施“居家令”、要求复工、漠视疫情公共灾难的抗议示威活动。
三是特朗普的误导和纵容。疫情开始初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发表淡化新冠病毒、掩饰疫情严重等言论,迟迟不采取有力措施,并常常以不戴口罩、近距离社交等高调姿态误导民众漠视疫情。在近日美国多地出现反对当地政府实施“居家令”抗议活动关键之时,特朗普竟然连发推特,以“解放密歇根州”、“解放明尼苏达州”、“解放弗吉尼亚州”等蛊惑言论强烈支持抗议者。
正是因为上述因素,面对严峻的疫情局势,美国民众仍然以抵制“居家令”、无视“社交距离”、开展聚众活动等方式“我行我素”,给外界没有明显紧迫感的印象。
上一篇:包烧费是什么呢?有人说只有北方才有,一些人按人领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