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什么毛笔小楷笔法教程?
小楷,笔法,笔画有什么毛笔小楷笔法教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由于运笔时,笔毫处于斜铺之状,故用力也不象万毫齐力的中锋那样匀齐,而往往将力偏向于右下方。要使笔毫自如地斜铺,并使笔身微微挺起。这种笔法在实际练习中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定的笔力为后盾,故运气暗提四字很重要,若无笔力,一枝笔提不起,则笔毫不是蹲伏于纸上即坐卧于纸上,势必就会形成偏锋,归根结底,就在于一枝笔能否提得起,初学者当面不断的实践中悉心体味,久之自有会悟处。
笔划不同,笔杆倾斜的方向也不同,一般常与行笔的方向相反,如写浮鹅钩时,笔杆可随势渐向左侧微斜,写心钩时,笔杆可随势渐向左上方微斜,写戈钩时笔杆可随势向前方微斜,写横画发笔时,笔杆可微向右下方倾斜,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一起一倒,自然富有变化;
刘有定《衍极》注说:“直笔圆,侧笔方,用法有异,而执和初无异也,其所以异者,不过遣笔用锋之异耳-----欲侧笔则微倒其锋,而书体自方矣。一语道破了侧锋笔法的奥秘。
由上可知,入门练习小楷毛笔字的发笔时用点法则方,尖锋侧入则露,钩处用侧锋则有棱角,而方露、棱角正是方笔的特点,因此所谓侧锋,即是方笔,是隶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侧锋与偏锋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即具有本质上的区差别,侧锋方,偏锋扁,侧锋能由偏转中,侧偏锋却一偏到底,侧锋斜铺时,笔身自能保持挺立之状,一枝笔能提得起,而偏锋露于一面,笔身僵卧于纸上,故方笔有雄强峻利之美,而偏锋浮薄扁平之弊,虽差之毫厘,但却有天壤之别,初学者最要留意。
转折又是小楷入门方圆笔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转法圆润浑劲,折法方劲雄强,不同的笔法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折可用提翻或提顿的方法,以横折为例,运笔右行,至折角时,用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锋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迅速于纸面上侧势一翻,使锋面由阴面翻到阳面。
翻笔时锋尖于纸上作一暗圈,动作极其爽利快捷轻灵,翻笔实际上就是使横归竖二笔吻合到自然,以不露痕迹为上,提翻后向右下作一斜横落点,点后再迅速朝里挫动一下,调锋后引笔下行,或用提顿,动笔右行,将锋轻提,然后朝右下轻顿,调儿原型再引笔下行。
折法以干净明利为上,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每易形成扛肩,如提翻时支轮船凝滞,水墨渗出画外,每易形成鹤膝,如提得不足,下顿太重,每易形成塌角,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弊病,最要当心。
折法虽是方笔的表现形式,但写小楷时也要注意,不可太显露棱角,宜含蓄涵泳一些。正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作书要泯没棱角,不使笔笔在纸素成板刻样。”练习小楷时,只有泯灭那些不必要的棱角,便会产生一种萧散自然之气,就好比良工理材,斤斧无迹那样,无斧凿之痕,乃为高手。
练习小楷时,折法的整个动作是极其细微的,动作也是在极短的一瞬之间完成的,有时完全只是凭自己手腕中的一种感觉,如没有写大字的基础,就很难掌握这种微妙的笔法技巧。
转用提锋暗转,此法从篆书中来,所谓暗转,即暗中取势,转换笔心,用腕法在转折处,运气提锋,轻轻挫动笔锋,再加上腕力的配合,使其保持中锋行笔。
转法以圆润有力为上,前人常用折钗股来形容这种笔法,欲其转折时,笔致圆融力匀,富有一种力度的弹性之美,刘熙载《书概》中说:“转折暗过处,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是留行处,行处留,乃为真诀。”
练习小楷转肩时,要富有篆籀意度,方有靈活婉转,圆劲古淡之致,试观唐人临王羲之《东方朔画赞》小楷真迹,便可悟其笔法,如转卸处皆成偏锋,则轻佻浮薄之弊立见,此不可不慎。
练习小楷,贵体方而用圆,小楷体裁尚方,而笔势要圆活,“圆者,笔法盘旋,空中作势是也”,这是一种无形的使转,使其笔意相连,处处能拓得开,兜得转,则流丽活泼,生动之态,跃然纸上。
总之,练习小楷,在笔法上没有绝对的方,亦没有绝对的圆,过方则刚而不韵,过圆则弱而无骨,以方笔为主者,笔法要圆,以圆笔为主者,体裁要方,圆不能无遵劲峭刻之姿,方不能少灵 和婉转之机,这样方能达方圆并用,刚柔相济之妙。
(三)小楷入门:尖接笔法的运用
凡小楷汉字笔画“点”上下交际,左右相接之处,也是茂密拥挤之处,此处笔法宜虚,可用尖接法,即发笔时尖锋侧入,尖接则实中见虚,密中见疏,无窒塞拥挤之患,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为“斗笋接缝法”,这是小楷笔法的一大特点。尖接有一尖接,二尖接,三尖接,,上尖接,五尖接,亦有二并遥尖接。
朱和羹《临池心解》说:“字画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在尖接时要注意,发笔要尖,收笔要圆,且笔意向外开拓,形成一种内疏外密的体势,则字内间架开阔空朗,另一方而又要注意虚实的变化。
总之,小楷入门的基本笔法是笔法中汉字笔画“点”交际的关键之处,笔势的衔接,血脉的纽络,笔意的精到,结体的茂密往往在这种细微的地方表现出来,故汉字笔画“点”周至,起讫分明,承接映带,一气贯注,实是练习小楷入门的重要笔法。
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以精气神为主,故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 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要练就些功夫,就当平日于窗下,一一运熟,迨纯熟之极,就会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练习小楷时,心手相应,惟有神气飞舞而己,若初学便率意信笔,汉字笔画“点”不分,举止匆遽,就势必会破坏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四)小楷入门:名家名作解析
历代名家小楷字体毛笔书法作品,在笔法上极尽方圆变化之能事,如钟繇的小楷,体裁稍扁,微杂隶意,而笔法却方圆并用。《宣示表》以方为主,《荐季直表》以圆为主,转折时兼用篆法,显得圆劲古淡,颜真卿的小楷,体势尚方,笔法多圆,在转折时亦用转法,虽不外耀棱角,但却筋骨内含,富有秦汉遗意,给人以一种质朴浑厚的古拙之美。
王羲之的小楷,则以圆转为主,篆法中含,过笔转折处,丰实遒劲,沉劲入骨,显得精醇粹美,含蓄蕴藉,赵孟頫、杨维桢、黄道周、文征明的小楷,则以方笔为主,汉字笔画“点”虽方,而笔法却圆,体势虽方,而笔法极圆,骨力挺劲,如干将莫邪,难于争锋,由是观之,方圆实为笔法之在法。
圆笔起源于篆法,多用中锋,方笔滥觞于隶法,兼用侧锋,小楷笔法,画之中段,虽以篆法为主,但起止、转折、钩趯用侧锋者居多,这亦欲以侧锋取势,为了求得练习起来便捷的缘故。
周星莲《临池管见》说:“至侧锋之法,则以侧势以其利导,古人间亦有之。”宋曹《书法约言》亦说:“偶用偏锋亦以取势。”这是因为侧锋笔法要比篆法的逆入平出来得便捷的缘故。
古人作小楷,从不排除偏锋,以中锋立骨,以侧锋取妍,笔法极圆极活,四面八方,笔意俱到,特别是以方笔为主的小楷,岂能拘拘守定中锋为一定成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