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地球,人类,木星《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肯定剧情的幻想主题不错,在这当下的消费市场很需要国产的科幻片,吴京又做了先行者,很有市场洞察力,很了解年轻人的消费观,不敢拍的好不好,因为市场多年没有国产科幻片都会去一睹新鲜。要说问题,我觉得一,剧情(人物的刻画)与科技搭配的还不够理想,还不够大胆,不够国际幻(不过这个能够理解,拍片初期比较没底,不敢请国际大明星),二,剧情有点乱,没有完全体现出国际大思维,搞些中国式思维调侃太啰嗦,估计很多人理解不了,科技是讲交流的,这方面太少有待提高。总之还需要简单易懂,场面宽大,人物刻画明确,剧情思维清晰,语言简单明了,体现私人感情语言方面简单明了(主要通过肢体来体现),思维视野镜头再开阔一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材新颖,头一次看到国内拍这种电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印象最深的当属片中“饱和式救援”的深刻内涵了,尤其是经历过汶川地震,格外感受深切!要说不足,就是大部分场景太暗,新人演员稍显稚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部电影有那么久的,我觉得吸引我的地方有好几个点吧。
1.场面给人的感觉很大气,坦克什么的,还有那种未来的科技感。
2.题材比较新颖,也许我们的科技发展到那个时候,也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3.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后面都有这样的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说《流浪地球》写出了末世来临的人性百态。
刘慈欣原拟写一系列以地球末日为背景,设想人类如何避难的小说,实际只写了两篇,其一就是《流浪地球》。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叙述者“我”是生活在逃逸时代的一个男子。在380年前,天体物理学家们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乃至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地球就已被气化了。
人类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际移民,唯一可行的目标是人马座比邻星,有4.3光年的路程。移民没有争议,但在移民方式上,一直存在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论。飞船派要求造飞船流亡,地球派则主张改造地球为一个巨型飞船。
地球派取胜,人类带着地球流浪。人类的逃亡分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和新太阳时代。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2500年时间,100代人。
“我”经历了流浪地球加速逃逸过程。在逃逸过程中,每次运行到近日点,人们就对太阳产生深深的忧惧感。最后一次经过太阳后,又近距离经过木星。除了欣赏木星的壮观,倒没有什么意外。——而电影的主要情节就是在经过木星时展开的。
在流亡过程中,人们进行着种族的繁衍。“我”和一个叫加代子的日本女子结为连理,并生下孩子。“我”知道不可能亲自看到流浪地球抵达目的地的那一天,但后代子孙终究会看到的。
这部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而是体现了刘慈欣对人性的洞察。
即使在流亡状态,人们依旧在争斗。在行过木星之后,飞船派还举行了暴动,将五千多名地球派的领袖以欺骗罪处死。处死的手段极其残忍:“他们收走了每个被判死刑的人密封服上加热用的核能电池,然后把他们丢在大海的冰面上,让零下百摄氏度的严寒慢慢夺去他们的生命。”
在这种群氓状态中,人性的残酷毕现无遗:“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举起一大块冰用尽全身力气狠命地向一个老者砸去,她那双眼睛透过面罩射出疯狂的怒火。”
而那五千精英,面对暴动分子的态度像耶稣一样:“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在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奢求。”就在他们被处死之后,太阳爆发成红巨星。剩下的人类,继续在浩无际涯的宇宙中流浪。
上一篇:花卉肥黄和缺肥发黄怎么区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