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地球,人类,木星《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地球是家,所以人类安土重迁,带着地球流浪;上海是家,所以姥爷去世前摘下头盔,深情凝望着年轻时建造的城市;妈妈的叮嘱是家的感觉,所以老何临终之前打开烟盒,里面有一张泛黄的纸条“儿子,天冷了别忘了穿秋裤”;米饭味增汤是家的味道,所以日本救援队自杀前最后的愿望是再吃一次米饭喝一碗味增汤……
△空间站中决意赴死的刘培强
△目睹父亲赴死的刘启
电影与现实,最大的反差,也是最大的交叉点,就在于此,看一看日出日落,吃一次米饭喝一碗味增汤,带孩子去贝加尔湖钓鲑鱼,那些现实生活中唾手可得的一切,在电影中都是奢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宏大的世界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例如:要保护地球,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登上高峰。
里面的演员大多是大咖,演绎精湛,细节很感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看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创造背景
2012年,中影股份购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版权《流浪地球》,2014年中影股份就决定了要启动《流浪地球》电影的拍摄工作,2015年确定了郭帆作为影片的导演,2017年寻求合作伙伴北京文化加入到项目当中,和中影作为影片的主出品方。
二、特效镜头
《流浪地球》在初剪初期视效镜头达到4000个,最后缩减到2200个,这一数量仍超过了一些常规电影全片的镜头量。其中50%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还挑战了大量的全CG镜头,比如用全CG镜头将上海砌入冰墙等等。影片还专门成立了UI组,负责片中所有仪表和显示屏交互界面的设计。为了提高真实感,让屏幕反射在演员脸上的面光和眼神互动更加逼真,剧组全程坚持实景UI拍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我真的很不喜欢看科幻片,高科技特效于我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我看电影更喜欢关注故事情节和传递的情感。
前天看完《流浪地球》,感觉到这部片子重新刷新我对于科幻片的认知。它完全跳脱老套的西方科幻灾难片的限制性思维,一个个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而且将我拉到广阔的宇宙中,去重新看待人类世界。
看完电影回到家的当天,我就去微信读书上找到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
虽然人物刻画并不细腻,故事情节也没有太大的曲折,但是原著中大刘对于世界末日来临时人们心理状态的描写和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结合原著和电影,和你聊一聊《流浪地球》带给我的3点思考。
1、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原著中提及,当太阳即将爆炸,吞噬地球,人类决定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
而逃亡要经历五个阶段: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新太阳时代。一共要历时2500年。而我们现在生存的年代被称作前太阳时代!
电影是从小说中截取地球通过木星引力区这一片段进行改编,把它具象化,故事化。通过铺陈当时当下人类的生活状态,以木星撞地球这一意外事件作为突破口,用高科技特效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电影也没有忘记原著中最核心的要素:希望。
片中地下城的教室里,老师问希望是什么?班长回答“希望是这个时代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当时的我对这句话毫无感觉,但是后来,杨朵朵在全球连线呼吁救援的时候,那段语言却一下子触及心底。
是啊,在太阳老化,我们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这个时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是否有钱有势,已经毫不重要。
这个时代,人类住进地下城,生育孩子都是抽签决定,人类连活着都难。可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希望,那就更加没有未来。
而刘慈欣,给了我们一个选择,一个希望。他在原著《流浪地球》中写道:
“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回归到我们的生活里,当你遇到了困境的时候,你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希望?当你的孩子遭遇失败,你是否定他,还是继续鼓励他,跟他一起面对?
当你的孩子付出努力,还没有马上产生结果的时候,你是选择信任等待,还是灰心丧气。
我相信:如果一个母亲怀有希望,孩子就有希望。
上一篇:花卉肥黄和缺肥发黄怎么区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