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不听话,为什么总想打他呢?是不是我心理有问题?
孩子,自己的,不听话孩子不听话,为什么总想打他呢?是不是我心理有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恨铁不成钢。
其实也没有必要生气。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笑话说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首要的问题就是父母。父母首先来检讨一下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好都是因为我自己的基因不好,所以说生出来的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好都怪我给孩子没有关系,如果说有这种心态的话,那么你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其实孩子淘一点都是天性,没有太听话的孩子,孩子永远都是别家的好媳妇儿永远是别家的漂亮,别家的男人都是最会心疼人的。
其实孩子的年龄毕竟很小,我们老是拿自己的观点,见解和见识来去评判孩子,孩子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其实都一样,所以说还是有更多的耐心,学会宽容孩子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要不然的话那么他,你就可以当他的孩子了。
我是一切的根源。
善待孩子,善待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让孩子听话?
首先,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对的。
然而,我们真的是对的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真正的事实,是由多个面向构成的。我们所认为的事实,不过是我们眼中的局部事实而已。
一个刚刚在白天被上司逼迫把职位让给新来的同事的丈夫,回到家的时候和妻子因为小事吵了一架,想静一静,此时就出来走走,路上进地铁站的时候因为下雨路滑又摔了一跤,上地铁的时候,因为有人挤,不小心撞疼了他,最近经历了诸多不顺的他心态崩了,开始骂开了。几分钟后,情绪平息的他还是把他的座位让给了刚上来的奶奶。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人把他骂人的场景拍了下来并上了网。于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有了大相径庭的解读。
妻子:“他竟然因为一个蒜头跟我争,简直不可理喻”。
拍视频的人:他随口骂人,他是个没素质的人。
奶奶:这真是个有爱心的年轻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是说我们只会把认知资源集中在特定的刺激或信息源上。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只会关注我们想关注的,所认同的,而自动地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我们认知,不想关注的信息。
一个人的经历、接受的教育、工作环境以及个人的认知结构等等很大程度影响了一个人的判断力。亲眼所见都尚且不一定是事实,更何况我们有时候还是从网络上获取的二手三手信息呢?
基于局部事实上的争论,原本就站不住脚。更何况,有时候网络上信息冗余太多,缺乏基本的逻辑和根据,连事实都谈不上。
另外一个让孩子听话的动机在于,我们对于我们所持有的观点和信奉的东西没有信心,渴望有人认可。如果我在家里存储了几百斤黄金,我是不会要去说服别人“这很值钱”的,因为它就是毫无争论的有价值的。
只有当我对我所持有的事物并不是那么有底气,不坚定的时候,一旦遇到别人反对或者否定,才会想去反驳,并获得认可,甚至是,对方不认可还会生气。
我们可能很少看到一个男性在网络喊出来“男性要独立”,而更多地是讨论“人要独立”,为什么呢?因为这一理念几乎每个男人从小就知道,如果一个男性想要在社会和家庭中赢得尊敬,独立是基本条件,也是普遍事实。反过来,我们会经常地听见女性会不断地告诉自己和他人,“女性一定要独立”,这种独立,有时候是在说经济,有时候更多地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
但恰恰是因为不少女性对独立的理解简单理解为“我靠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而对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同,才会特别渴望社会和他人能认同这一点,一旦有人对此事作出异议,就会招致猛烈的抨击。
那种“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没有男人我也可以一样活啊”把男性当作敌人是一样的,只有不自信,缺乏底气,才会陷入狂热、缺乏理性的维护和辩论中。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还有一部分人是在通过说服他人刷存在感,显示自己的智慧和不俗。在论辩当中,旁征博引,口吐莲花,重要的不是辩论的内容,而是,他们以笑傲天下的态度好好地向外展现了一把实力,末了,顺便来一句“你还是多读点书吧!”让人惭愧之至。
其实这样的人,或许真的有一定实力,但是,仍然对自己的肯定是不足的,他的价值感,很大部分建立在他人认可和关注之上,一旦被忽略或者是遗忘,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那些从镁光灯前、重要岗位上离开就感觉巨大不适应的人,就是属于这一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嗯,这个原因是这样的,因为小时候你父母教育你的方式就是打,这个时候呢,你有小孩了,你教育小孩的方式也是如此,所以说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轮回现象吧,那该怎么办呢?多学习亲子方面的知识,然后呢,疗愈自己童年的一些创伤,这时候呢,你才能慢慢的修复心理创伤,才有耐心带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问: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你小的时候你父母打过你吗?是不是经常打你?你父母的脾气好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你为什么非让孩子听话呢?你小的时候是否因为不听话经常被父母打呢?中国传统教育就是让孩子听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听话教育没错,但不能愚忠愚孝,要有判断力,比如:学校里有禽兽教师,对孩子猥亵,甚至强奸了,孩子还要听话吗?如果单位里的领导对你进行性骚扰,要潜规则你,你也要听话吗?要学会说“不”,要学会拒绝,要学会捍卫自己的权利,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愤怒。在我的诊室里接待过很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有的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很多家长不理解,跟我哭诉:孩子小时候可听话了,让上东不敢上西,让打狗不敢骂鸡,现在不仅对父母破口大骂,甚至还动手打父母。有一个得强迫症的22岁女孩,长得可漂亮,可文静了,她居然用手玩命掐她妈妈的脖子,打她妈妈嘴巴子,逼她妈妈下跪,她妈妈每次见到她都胆战心惊。我对她妈妈表示同情,经过深入交流,她妈妈才慢慢意识到:是她当初做错了,才会造成她女儿现在的局面。她妈妈非常强势,控制欲很强,脾气暴躁,家里什么事都得听她的,如果她女儿不听话,她张口就骂,上去就打,那时候孩子的确很听话,因为那时候她太弱小了,不听话不行,她的听话和顺从只是在表面上,内心却充满了愤怒而无处宣泄。在她小时候父母离异,她爸爸根本不管她母女的死活。后来她上了大学,她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可她妈妈觉得那个专业没前途,非要她学她认为好的专业,迫于妈妈的压力,女孩选择了她一点都不喜欢的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参加了工作,当有一个特别好的工作机会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妈妈又坚决反对,非要女孩按照她的安排来,她再一次听话,结果工作不顺利,失业,这次女孩彻底的爆发了,对她妈妈的恨意都表达了出来。经过多次的心理治疗,母女关系慢慢改善,母女和解,在我的诊室里抱头痛哭。我为她们感到由衷地高兴!在这里我也请所有的家长引以为戒:千万别再打孩子了,要学会非暴力沟通,要学会表扬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写的相关文章。强烈推荐美国简尼尔森写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也可以看我写的观后感和讲书视频。请记住:温柔而有边界。温柔是表达无条件的爱,有边界是让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就是立规矩。美好的一天又开始啦!祝早安!祝幸福安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