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词,现在却没有太多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因为文言文的没落吗?
文言文,诗词,的人古人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词,现在却没有太多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因为文言文的没落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的好!
文言文没落是大趋势,对诗词创作影响不小,这是无可置疑的。
上古用竹简为书,需要言简意赅。社会生产力低下,“三年耕余一年积”,供养一个读书人不易。书是奢侈品,不像现在烂大街到处都是。多数时候读书人的书都是自己手抄本,纸贵字繁,学业紧张,科举压力很大,所以读书就成了高端职业,所以文言一直流行。
到了近代,西学东渐以及新文化运动(主要还是被揍惨了),文言渐渐没落。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读书成了平常的事情,有碍交流的文言也就不复兴盛。
但不能说就没有佳作。
我这里举个例子
李梦唐《咏史》
高阁垂裳调鼎时,
可怜天下有微词。
覆舟水是苍生泪,
不到横流君不知。
现代人有如此笔力,谁敢说一定不能流传。
再说了,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色,汉代之赋,唐代之诗,宋代之词,元代之曲,明清之小说,均是达到了各自的巅峰。
但是,这也不是说别的时代就出不了比肩另一个时代巅峰的好作品了,八大家文章直追两汉,比之毫不逊色。宋诗整体当然不如唐诗,但是好作品也不少见,苏东坡、王安石等人佳作迭出。明代杨慎一首《临江仙》放到巅峰宋词中也一样不遑多让。清代也有朱彝尊,纳兰性德,以及近代王国维等人。其余明清他人诗词作品数量质量都不低。只是相对于唐诗宋词,当然各有不如。这是无可奈何的,毕竟一个时代到了巅峰,不管再朝哪个方向努力,其结果都是下坡路。
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不能不说,那就是从唐代以来,历代科举考试中,都有诗的分量,虽然比重不同,但是,不会写诗,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唐诗宋词,还是各个朝代文人的敲门砖。最有名的就是朱庆馀这首《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乍一读是首爱情诗,但是实际上是干谒诗。张籍是韩愈的弟子,当时官拜工部员外郎,工部又称水部,朱庆馀临考前送这首诗给张籍看,以新娘自喻,以舅姑(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宋柳永曾拜见宰相晏殊,晏问柳,俊彦做曲子么(做曲子即填词)。柳答;一如相公亦做曲子(清以前见上官不称大人,相公是宋朝对宰相执政的尊称)。晏殊答;殊虽做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这句是柳永词,又作“针线闲拈伴伊坐”)。晏殊以柳词太艳而不喜,柳遂退。虽不入玉堂金马之法眼,却犹为乐伶歌妓所喜爱,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由此可见一斑。
隋唐三百余年,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写诗,全唐诗也不过收录四万八千余首,“我大清”的“十全老人”弘历一个人就有这个数量(这个成笑柄了好嘛)。流传千古者名家名作有几?
两宋也是三百余年,凡读书人无不填词,全宋词也才收录两万八千余首。其中流传千古者名家名作有几?
新中国到此不过七十年而已,前五十年又经历了破四旧,简化字,交白卷,提倡新诗等等。后来接着什么梨花体,什么乌青体,什么老干体,什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此糟蹋之下,哪里有佳作诗词出现呢?
如今短短十年,借助网络发展,一大波诗人以每天一部全唐诗的数量创作着。我泱泱中华,人杰地灵,如今适逢盛世,文化复兴,怎么会出不了传世佳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好像回答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古人能写出传世好诗,现在人写不出来了?
①科举制前,传世好诗有,但不多,如诗经、乐府诗。
②科举制(南朝)开始后,做为八股文的衍生物一一赋、诗、词也包括书法,才逐渐在官员以及读书人中作为消遣玩儿起来,并且越玩儿越正经。先是赋,然后是轻快些的诗、词,先后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③科举制取消后,赋诗词等附属物,也就失去了稳定、足量的\"营养来源\",处在趋向消亡的环境中,自然较少传世之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古人的生存环境。
古代是贵族阶层统治着国家,这就注定了贵族阶层拥有学习的天然优势,有最高的老师来教育。
穷人家的孩子想出人头地,怎么办?读书!读书!读书!
读书先从四书五经开始,在读书过程成,可以参加童生考试、举人考试、直到参加殿试,你可以想象落榜的孔乙己,没有一毛钱还要文绉绉的说:“多乎哉,不多矣”;你也可以回想范进中举时的狂喜,以至于痰迷心窍。
这就是在古代的现状,有钱的人、有志的人读书才有出路,才能做官,才能逆转命运。
那么,这些人读书之余,做什么?自然是要吟诗作对的,就好像咱们现代人唱卡拉OK一样 ,是一种娱乐,才子们在一起,自然才华碰撞,容易出好诗词。
古人也没娱乐活动呀,也不出去旅游,也不看电视,也没有智能手机,如果当时他们一人一个手机,估计诗词也不会有这么多了。
你想呀,连邀请人喝个小酒,都能写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更何况其他的大事情,写的诗更多,所以流传的也就多了。
《红楼梦》写的诗清朝的事情,大观园里林黛玉她们只有14岁,就组织了诗社,天天作诗,贵妃元春回来省亲,其中有个环节,就是出题考大家的作诗能力,可见直到清朝,能不能作诗,能不能做好诗,是体现一个人有没有 才华的标准。
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从农耕社会转为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能读书的只要考试的好,上好大学就有出路;读书不好的,早早进入社会,早挣钱,早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就能养家糊口,吃喝不愁。
上一篇:你手机里有哪些堪称神器的App?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