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燕山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燕山,杏花,平仄《燕山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燕山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龙榆生先生《唐宋词格律》,宴山亭(又名燕山亭),词牌名,以赵佶词为准。九十九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仄仄平平,仄平仄、中平平仄。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平仄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平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宋徽宗赵佶的这首《宴山亭》副题为:北行见杏花,当是被金国掠去北方途中所作。上阙写杏花。杏花相较桃花,花瓣轻薄,颜色疏淡,香味馥郁,但易于凋落,难经风雨。下阙自伤身世,忧思辗转,怀念故国,希冀成灰,绝望伤感。靖康之耻无疑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徽、钦二宗是文人皇帝,但不是政治家,只谙熟游艺玩乐,那懂得治国理政。北宋末年,朝政混乱,党政不断,面对强势的外族威胁,一味地优柔退忍,纳币称臣,而不精诚团结,励志图强,终将大好河山沦丧敌手。
同题比较有名的,还有宋代张鎡的《宴山亭 幽梦初回》: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莼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无绪。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奁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张镃是南宋名将张俊之曾孙,张俊与岳飞、韩世忠等齐名,却又参与促成岳飞的冤案。岳飞北伐是为了迎回二帝,假设成功,归途中再见杏花,不知赵佶再作《燕山亭》又会是什么滋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燕山亭》,词牌名。又称《宴山亭》,大都以《宴山亭》称之。以曾觌《燕山亭·中秋诸王席上作》为定格。自北宋以来,多有该词牌的词作流存于世。如王之道《宴山亭·海棠》、张镃的《燕山亭·幽梦初回》等。
众多作品中,当以宋徽宗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最为有名。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
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
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词收录于《全宋词》。作于公元1126年。时年,靖康之难中,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兵从北宋国都汴京掳往五国城。
当北行的队伍经过燕山府时,正值杏花盛开,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万端,于是,宋徽宗写下这首伤感之词。
词的上片明写杏花,暗寄杏花的娇艳,与自己从帝王沦为囚徒的凄惨。这位亡国之君,善于华丽的词藻 堆砌,惜花怜已,语带双关。
词的下片抒写离恨哀情,以眼中的成双结对的燕子说事,以曾经的帝王之口,痛诉自己的绝望的哀痛心绪。最后,“和梦也新来不做”,道尽前路的凄凉与毫无希望的未来。《燕山亭》一词为大调词,情寄词,词达心,作者的功底了得。
不过,历代文学大家对这首词的评价不高。
一是,虽情达意,但仍未完全脱离宫廷诗作的华丽而空泛的束缚,与辛弃疾、苏东坡等词作大家的豪放,与对人生的哲学性思考,差之甚远,思想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词作只是哀叹自己的悲惨境遇,却没有作任何的反思,堂堂一国之君,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三是,后世只记得作者的“瘦金体”书法和“院体”花鸟画,而对于宋徽宗的无病自吟的词作,大都抱着批评的态度。
《燕山亭》,不过一亡国之君的哀吧罢了,并没有多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燕山亭》是宋徽宗赵佶被掳北行途中,见杏花盛开,百感交集而作。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他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同时暗示自已的境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讲了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所虏一路北上,途经昔时住地北京时,徽宗写下一首词《燕山亭》。描述了他当时的内心感受。見杏花而触景生情,引起思绪万千。采用了借物自况的手法,表达了凄凉,无助,绝望的心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