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把文化与“三农”有机融合,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
文化,三农,农村如何把文化与“三农”有机融合,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古代到近现代的5000年历史中,我们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农民,农村,农业都是我们的文化在解释的范畴之中的。
例如:
1、神农氏尝百草,发现可以种植的粮食,是关于农业种植中粮食品种的优选问题;
2、黄道婆,发明了纺织机,这个便是农业时代手工业的纺织机械创造发明奖;
3、苏东坡发明东坡肉,这个算是早起的食品烹饪了;
4、孟母三迁,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早的,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讨论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看出来,古代文化从产生到发展,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生活的土地,没有我们生活的农村,当然更离不开农民和农业了。文化,离开了土地,离开了三农,就变成了无根之水,没有了源泉,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农村、农民和农业
说完古代的文化是怎么产生,怎么影响知道人们生活的,下来我们说说三农的问题。
几千年的历史,从远古社会,到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到我们踏入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农民文化(这里主要说文盲率)普遍较低,而农业生产中,生产工具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
还记得在初中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里面主要说的就是一个外国记者,来到我国东南沿海的农村里,看到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依旧使用着几千年前的牛犁地,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耕种。这种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前,确实是普遍存在在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地区的。随着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制的实行,再到后来取消上交供应粮,再到大面积机械耕种,到如今的大规模现代化机械耕种,物联网管理耕地,网络直播卖农产品。我们新时代的信息产品,无疑又一次的促进了我们三农问题的发展。
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文化更应该扎根土地,切实关心新时代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进一步追求。
扎西是一个来自西北农村的新农人,也是半个城市居民。因为,大学毕业,我的户口依旧在农村,现在生活在一个省会城市,基本算是融入了这个新的生活。但我依旧是个农村人。我依旧牵挂着我生活了20多年的村子,依旧惦记着那里的土地,过去,那里只能中小麦,油菜,豌豆还有土豆。
如今,我们村子里的大多数村民都已经异地搬迁,到了一个新的村子里生活。在跟同村人视频的时候,我看到那里土地平整,面貌一新,人们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村也算是没有拖国家后腿,这点还是很欣慰的。
不过,在这些年,我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城镇化过程中,三农问题的一些观点:
1、搬进了城市,住上了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无线网络,互联网让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人与人的心好像走远了,因为大家都着急在挣钱,没有了乡村里的安逸和亲近;
2、网络的兴起,让很多年轻的新农人有了新的世界,可以人在村里,心系天下。可是,很多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无人照顾,分居两地的问题依旧存在;
3、由于很多新农人,放弃了对土地的耕种,很多土地被闲置,农作物价格不高,农村人不喜欢种地,会不会造成粮荒。
回到农村,扎根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文化再次发挥它的魅力,更好的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过度的关注城市人的生活。这次疫情发生之后,我们的生活被按了暂停键,我们全网一看盯着电脑屏幕赶鸭子,放鸭子;看着李子柒在农村过上了连陶渊明都羡慕的田园生活;我们被疫情期间再次响起的村口的广播所吸引。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我们都是从那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我们的心也永远都是属于那片土地和那些人的。
回到农村,我们不一定像李子柒一样回到村子做网红,说实话就算想回去做,估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也做不到人家那么优秀。我们可以每天都关心关心周边的同村人,同乡人,多为家乡的发展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个人可以做的。
而对于一些文化相关部门产业来讲,应该实实在在的创作,拍摄,制作一些关于新时代农村人最关心的,喜爱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产品。
最后,最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有,农业发展越来越智能,让农村人也可以轻轻松松多挣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业、农村、农民谓三农。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农民精神文化皆有文化。可以研究三农文化建设,也可创作三农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讲中国的文明就起源于农业、农村、农民,文化就诞生于农业、农村、农民!八亿农民有文化了,中国人就实现精神富裕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脚踏实地到田间去融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做到把文化和“三农”工作融合在一起,推动“三农”工作,离不开这几项工作:
1、关心、学习国家有关“三农”工作的文件、政策和法令;
2、了解“三农”工作的内容、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各种办法及对策;
3、发现“三农”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气象,新特点,新问题;
4、时刻紧跟党中央部署,和政府高度保持一致。
我想,能做到以上几点,基本可以保证不会偏离大的方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