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把文化与“三农”有机融合,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
文化,三农,农村如何把文化与“三农”有机融合,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农业,农村?
不支持这三农概念体系!
文化与之结合,必定转化的。
我希望被转化后是这样的:
农民,转化为生物学专家(集多种生物技术员职能于一身),农业机械操作家(可设计维修),农产品加工专家。
农业,转化为生态文明制造业。
农村,转化为自给自足基本能力完善的生态产业基地。
乡镇,转化为生态文明集团各总公司驻地,不再是一级政府。
只有概念体系提升了,各种要素水准提升了,才能在抛弃GDP的黑暗概念影响下获得新生。
一孔之愚,供君玩笑。[捂脸][我想静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个问题问的就非常好。
自古以来,大家谁都不会把文化跟农业联系在一起,一提到三农,首先想到的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而文化呢?是在漂亮的剧院里,华丽的舞台上,还是文人笔下的书本里。总之是不会跟三农有任何关系的。
实际上我们国家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就开始了文化于三农的结合。并且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下乡活动,从最早的电影下乡,文艺汇演下乡,还有就是丰富广大农村的业余生活。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乡里跟县里组织各个村的农民在劳作之余扭大秧歌。那时候农民都非常积极的参加,几乎晚饭后都是一家子一起,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上场,热闹非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业余爱好更加丰富,现在的农村各种文化活动就更多了。比如村村几乎都有自建的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还有村级文化中心。
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把两种东西放在一起,并且能够完美的合二为一。
既然要融合,就得有融合的方法。是把三农融进文化,还是把文化融进三农。我认为其实不难。从一开始文化就来源于三农。我们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悠久古国。记得撒贝宁在“经典咏流传”中的开场白:“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我只要一听到这句话就无比的激动跟自豪。中华文明是建立在农桑基础上的文明,也就是说我们的文明本来就来自土地,而三农本身就是农业文明,文化出自三农,三农包含文化。
我们只要把三农文化进行包装,做出属于三农自己的文化特色产业,比如那些来自农村的文笔工作者,他们更熟悉三农,也能创造出更贴近农村真实生活的优秀作品。例如陕西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先生,我是从小看贾平凹先生的作品长大的。贾先生的作品我几乎都有拜读例如:“《秦腔》、《高老庄》、《古炉》《带灯》”等等都是描写农村题材的。这也证明了文化源于生活,而贾平凹先生是出生在陕西农村的大作家,自然在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品时更加的亲切自然。
作家用作品描述农村生活其实就是在宣传农村,这本就是文化于三农的结合。现如今大量的网络直播作者也来自农村。西瓜 视频、火山、抖音中有大量的关于三农领域的作者,他们每天都在宣传跟介绍三农。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文化于三农的融合。本人也注册了今日头条的三农领域,我也希望借着今日头条的巨大影响力来宣传我的家乡,来分享我的田野生活。实现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向往的生活。
什么是融合,我认为这就是融合。我们在今日头条上分享三农的点点滴滴,头条不止起到推广三农的作用,还可以让三农作者得到丰厚的效益。文化于三农就这样完美融合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把三农中所有概念换写成隶书汉字,然后用说图解字的方法解读这些概念,就是三农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扎西迪化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把文化与“三农”有机融合,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
我认为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和三农问题息息相关的,进一步地深化新时代,新时期新文化与三农问题,方能促进三农工作的有序展开。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文化,说起来是一个很抽象,但是具体到生活中,有很具体的概念。正如标题中说到了,衣食住行,文字,事物都可以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国家,很多方面的文化都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
从伏羲观天象,为了更好的让当时社会的人类能够依据大自然的规律,来种植,捕猎,收获,生活,提出太极的概念,并画出八卦图开始;到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再到周文王,作《周易》,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老子,孔子,孟子,诸子百家,提出各种应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各种见解。反观我国文化的历史,就是关于文化如何服务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