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这次疫情之中,中国经济能否做到“逆生长”?
疫情,中国,全球这次疫情之中,中国经济能否做到“逆生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此外,从欧美国家对中国口罩呼吸机的强烈需求中可以看到,当初欧美战略性放弃的,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而专注于金融制高点的战略部署开始出现了必然的副作用。
世界的主体永远是人,人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客户。谁在为人服务,谁就拥有主动权,而不是为钱服务。
本次疫情展现出来的抗疫相关所有的行业,包括疫苗研发,防疫抗疫物资生产等,已然是逆趋势的结果。a股生产呼吸机的上市公司业绩惊人,全国多家企业转换产能进行口罩生产,国家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扶持,等都说明我国部分产业具有逆趋势发展的能力。
所以中国经济局部产业逆趋势效果依然呈现。
第三,关于逆美国为中心。
最近伊朗和中国推进了人民币结算的进程,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去美国为中心的一大步。
这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大胆想象,如果中国逐步推进与多国进行人民币结算,其他国家对于外汇储备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将越来越强烈,那么,中国突围逐渐摆脱美金依赖体系,实现美国去中心化,在操作层面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只是道路必定曲折。美国也会一直阻碍这个过程以维持更长久的美国中心化。
虽然逆美国为中心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是这个逆美国为中心的概念十分值得中国的努力和期待。
综合以上观点:
我的结论是,中国经济不会逆世界周期,但是中国部分产业可以逆趋势进行快速发展,在可以期待的时空里,中国经济有可能实现逆美国为中心而运作。至于未来的中心会是什么国家,我认为什么国家最努力,最团结,最为人民考虑,什么国家就会成为这个中心。
这是我的原创观点,对您问题中国经济能否在疫情中逆生长的回答。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和关注我。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全球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将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而由于国际局势已经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大为不同,全球合作的前景不容乐观,新冠疫情有可能随之会给全球经济带来第四次冲击波。
新冠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性为“全球流行病(pandemic)”。虽然数个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开始采取比较强力的防控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关闭商业机构、员工在家办公等,但多数国家仍然处于防控的初期阶段,各项措施尚未到位。这势必会影响全球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也将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
从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主要有三个方面:供给扰动、需求冲击和资产负债表损失。这场疫情是否会带来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仍有待观察。但值得担忧的是,由于国际局势已经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大为不同,全球合作的前景不容乐观,新冠疫情有可能随之会给全球经济带来第四次冲击波:全球化退潮。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应提高警惕、预作准备,备足政策空间,或能减少本次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重冲击:来自全球供应链的供给冲击
中国是首先爆发新冠疫情的国家,受此影响,各个行业的生产一度停滞。考虑到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与全球供应链的融合程度较高,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供给冲击。
如何测算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供给冲击呢?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库来测算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最为直接、也最为系统,理应得出较为明确可信的结论,但在现实中,运用投出产出表方法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一是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并非实际的统计数据,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底层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大量的估算和推算,在这一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估算偏差。跨国投入产出表更是会面临这个问题,各国的统计标准差异会进一步放大投入产出表的误差。二是投入产出表是通过一组联立方程组找到的一种线性机制,而实际的经济机制大多是非线性的,且有大量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效应。三是测算冲击水平的关键在于确定原始冲击的量级,但目前对原始冲击的评估信息是严重不足的。换言之,如果我们没办法相对准确的测度中国受到的冲击量级,我们也没办法估算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而只能利用不同的情景假设。事实上,这正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测算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模型,大都只能停留在情景分析的层面。
我们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更为直接地测度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供给冲击。我们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原始而真实的国际贸易数据,找出那些更容易受到中国冲击的国家。这些国家进口了更多的中国产品,尤其是中间产品。进口中间品的目的是进入国内的生产环节,显然对该国生产的影响更为直接。找到了这些更容易受到冲击的国家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国家的分布和规模,判断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供给冲击。
我们计算了世界各国中间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占其全部中间品进口的比重以及各国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如果一国的前两个指标比较高,则说明该国对中国的中间品进口有较高的依赖度。在此基础上,若该国同时拥有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则说明该国的整体经济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更高,进而表明该国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会受到较大冲击。
如图所示,对国际贸易依赖程度更高、与国际供应链联系更强、且从中国进口中间品较多的国家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发达经济体。当然,在部分产业中有些发达国家和中国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联系非常紧密,如电子产业中以中日韩为核心形成了东亚生产体系,汽车产业中德国对中国的终端需求依赖度较高。
这种供给冲击会持续多久呢?虽然当前中国企业尚未完全复工复产,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中国企业恢复到正常生产状态只是时间问题。供给冲击虽然来得最早,但也会最早消退。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当前的全球供应链依然是围绕发达经济体展开的分工体系,而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独特地位是其它新兴经济体无法替代的,因此,只要全球供应链没有出现系统性的危机,就没理由认为这种供给冲击会带来持续的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状态,新的问题又会浮出水面。之前大家以为要加班生产的出口订单,都还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