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旅行可以作为生活方式么?
旅行,生活方式,旅游旅行可以作为生活方式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任何一种状态,都可以作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看你的收入是否可以能和你的生活状态相平衡,旅行可是人人都喜欢的,都想把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就看你能不能勇敢的迈出这一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旅行当然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妨碍到别人,对社会没有危害性,我觉得都是没有问题的
觉得旅行就是所谓的“不务正业”,“不稳定”,“很飘”,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以自身观点出发,想当然得觉得大家都这样,在此范围圈之外的都属“异类”,但终究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非常享受那种流浪漂泊的生活,有些人就觉得睡车上比睡旅店要有趣,惬意的多,有些人就觉得用手掰开的西瓜比刀切的更好吃,你不认同只是你们的心境,心态,习惯,看法等不一样罢了,一切的努力,压力,被迫,打拼的生活方式,最后不也是为了能活成自己理想生活的样子吗?
所以旅行绝对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面对一些外在压力,解决一些基础的生活问题,有时还可能要背上一些道德谴责,我们究竟是活成别人眼中成功的样子,还是活成自己心中成功的样子,决定权,在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旅行为什么不可以当做生活方式?首先你得放下很多。你得内心强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旅游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 旅游与生活工作,是很多人定义为两种生活状态。
• 旅游,当提到这两个字,很多普通人会认为不务正业,钱烧的,出去浪,总之,在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出现以前,就是一个不太好的代表。
• 旅游是休闲身心,放松心情,解压的最好方法。看一看不同的风景,品一品各地美食,学一学各地先进。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从井里的蛤蟆,跳出井口,来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享受不同的文化习惯冲击。
• 旅游是用第三视角,去看,感受不同的风俗民情,这山川之壮丽,河流之美。同时还能看到一座城市的先进,与不足。
• 生活工作,是一种生活状态。
• 有很多人思考,旅游和生活工作是冲突,这就像中国一个流传古老的故事,坐井观天里的蛤蟆一样。
• 井里的蛤蟆,一出生就在井里,他的生活,工作,亲情,关系,习惯,全部在井里。有一天看到天上飞的天鹅,才想到井口外面有什么风景。
• 也许在以前的旧中国,需要顾及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出现大改变。不管是从开发东北,到现在的开发大西北,都需要人口去流动,需要井底的蛤蟆跳出井口,去更大的天地生活工作。
• 旅游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现代的跳槽,一个公司或者一座城市的风景看够了,想去换一个城市,换一份工作一样。这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享受了居家隔离三四个月时间,同时也为一份新的工作方式,打下了前站。这份新出现的工作就是,居家办公,网络远程办公,不出家门知晓天下事。
• 旅行工作有很多,比如依靠网络办公的,炒股,期货,设计,写作,自媒体,摄影,移动宣传,甚至包括,大学生,留学生,串亲戚,等等,都是旅行工作的一种。
• 就算旅行过程中什么工作也不会,哪怕推着小车去全国旅游摊煎饼,也未必不是一份旅行工作,毕竟中国没有要求普通职业的地域保护。
• 旅行是用第三视角,去参与另一座城市的发展。比如你是一个农民,种地是你的工作,旅行者就是看你种地是工作。
• 所以,旅行和工作并不冲突,冲突的是一个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
• 冲突的是一个局限的眼光,和一个思想保守,传统的固定思维。
•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行业需要中国人去开发,去完善,去走一条独特的道路。旅行就如同商人一般,最先过去的是探路的,后面延伸出来的则是一份工作。
• 中国义乌产品遍布全球,如果没有曾经的义乌人走出去,旅行,观察,联系,他们的商品又如何能卖向世界?
• 所以,中国人应该勇敢的走出去,只有走出去,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会告诉你如何去生存,如何能更好的休闲娱乐和工作。
上一篇:一分钟视频有收益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