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旅行可以作为生活方式么?
旅行,生活方式,旅游旅行可以作为生活方式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实旅行的启程,是从离开家开始的。
人们旅行,不是厌烦家,而是对新的事物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探索的兴趣。但因为心中对家的牵挂,人类学会迁徙,学会移居。篁岭的居民大多也是从异地搬迁至此,典型的徽派建筑群林立山中足以见证了他们对家的眷顾。
徽派建筑呈扇形排布在山崖之上,岭高500米,建村500年,在梯田与云雾的环绕下,置身于祥云深处古镇也被称为“梯云人家”。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了生活在崎岖的地形中,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形成了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风情。
旅行车,是把「家」带着上路
让每一次出行,每一次的离开,都像居家一样温暖和生活化。
旅行车,是一台可以移动的家。旅行车最大特点就是在保证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做到了空间更实用且灵活度更高,与此同时还保留了轿车的操控能力。这样的特征其实更符合很多国内消费者对用车的空间和拓展灵活度的需求。
茶境即心境
从秀丽幽美的篁岭古镇出发,回溯中华茶文化印象大红袍,体验九曲溪漂流,纵览武夷山丹霞地貌,历险峻峭的绵延山脉。自驾旅行的奥义,是哪怕我们正在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路径,同样的景致,也会有不同的心境。
武夷山的美,是不掺杂虚妄的真实的美。与磅礴无关,却在每一处细节都蕴含东方美学的考究。这里有碧水青山,和煦清风,还有一口令人怀念的老岩茶。
戎新宇,著名茶人。中国茶学界最年轻讲师之一,多年致力于中国茶学感官品鉴的全球化推广,以及中国青少年茶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工作。为中国茶学感官品鉴知识的普及以及中国茶学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武夷山的老岩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
歌德曾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并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做茶亦旅行,茶人喜欢喝茶,并不是因为贪恋茶叶的色香味形,而是因为我们在品饮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这一片叶子它在大自然在山野当中的一种气息。通过茶人去品饮去体验它,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一种体验,一种过程。
华南之美,与众不同;
自驾之趣,也有不同心境。
一类人,为探索而活。
有一种车,是为旅行而生。
如果你恰好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如果你恰好拥有给你自如驾控体验的座驾。
传承的匠心
跨过蜿蜒崎岖的山路,自在穿行在广西画廊,看翠山万重,观百鸟争鸣,在千年画壁下感受自在心情。
苏晓此次自驾之旅的重要一站是要拜访一位陶艺大师——黄盈。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陶瓷艺术大师黄盈创作的钦州坭兴陶作品,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民族的元素,给人呈现的印象总是精致、艺术和实用的风格,深受海内外爱陶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坭兴陶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坭兴陶不上釉彩,陶土细腻,艺术家运用雕刻或施纹的手法在陶坯上进行艺术创作,烧制后与窑变出彩结合一起,突显陶刻创作的艺术性。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于中国传统工艺,既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将创新精神融合,将匠心精神一代代传承。正如奥迪车品牌一样,作为百年的豪华车品牌,一直秉承着他们最初的品牌价值,致力于每一款车型都成为最高品质的象征,在传承中又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不断创新,再创经典。
心似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西东。
也许我们无法脱离太多羁绊,
但若是拥有自在随心的生活法则,
会拥有更多感受幸福的能力。
路自在,境随心。
逐梦的开启之旅,应从心开始,
遵循内心最自在从容的指引,
去获得找寻阳光的力量,
去迎接最美好的旅程。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可以啦!只要你又有钱,又有时间,完全可以做到。
各地去看美景,尝美食,了解风土人情,每天都有新奇的感受!
每到一处,可以租房住一段时间,在当地的好景观慢慢地游玩,然后再去下一个地方。
也可以房车去旅游,筹划好冬天去哪里,夏天去哪里,在哪里有美食美景,也很不错。
旅途中最好能文字或视频记录,作为美好的回忆,也能够给其他人提供经验。
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问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惯常需求,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闲暇时去体验旅游乐趣或是追求情调,是非常美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看法是,只有极少部分人可以。这里探讨下:
绝大部分人只能把旅游当成组成多彩生活一小部分组成而已。虽然我们生活的目的包含物质的和精神层面的,但是芸芸众生中,真正以精神生活为主导的群体还是少数,即便有相当一部分内心有强烈愿意追求自己精神生活的人,也会迫于生活现实而妥协,为一日三餐而打拼,为家庭社会责任而放弃内心冲动。这一普罗大众群体我们度能理解。这里我想探讨下,能把旅行变成一种生活的人群的内核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呢?
上一篇:一分钟视频有收益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