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浒传》中一群杀人劫货逼好人上山的土匪怎么就能写成好汉了?
好汉,梁山,水浒传《水浒传》中一群杀人劫货逼好人上山的土匪怎么就能写成好汉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经典事迹深得民心
晁盖、吴用、白胜等草莽英雄与大名府军官杨志斗智斗勇《智取生辰纲》大快人心。计取清风镇、闹江洲、智取无为郡、三打祝家庄、智取高唐州、三山聚义打青州、两打曾头市、三败高裘、大战独松关、兵阻蜈蚣岭等经典战役,树立了梁山诸将“好汉形象”。
结语
站在朝廷角度他们是贼寇,站在百姓的角度他们是好汉,站在今人的角度他们是人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他们说是土匪非不妥,他们本来就好汉。北宋未年,贫官林立,相互勾连。这群好汉劫得是他们的不义之财。武松杀的是欺男霸女的西门庆灬鲁提豁打死的是强抢民女的镇关西。林冲杀的是奸邪不正的害人精…在黑暗社会,谁正谁偏?所以,把他们写好汉就了。问题中的观点是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是有时代背景的,当时处于北宋末期,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身处于水深火热中。这个时候朝廷已经站在百姓的对立面上,很多事情就不能简单判断,所谓兵匪乃立场不同耳。况且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集108将起义的目的: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希望能够引起朝廷重视,整顿吏治,为民请命,而非占山为王,坑害百姓。所以称他们为好汉不为过。
回答如有不足,请补充。。。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能很多人不喜欢好汉们浑气十足,这里面有残忍的,有好色的,有贪财的,大多数都混不吝的,道德举止按现今社会评价都可谓十足实的坏蛋级表现。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一副正气凛然,悲天悯人,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自己人生第一目标的样子,可能吗?
生逢暗无天日的乱世,又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在社会秩序混乱,信仰价值崩塌中,守护心中的所谓那盏\"道德明灯\",修炼成一位圣人呢?
小说中的种种角色,生逢表面升平但实际暗无天日的乱世,官员贪赃枉法、颠倒黑白,何尝不是另一种荼毒小民、残害百姓的人血买卖,官有官途、贼有贼道,在官为贪官,民为刁民,兵为兵痞的混乱年代里,一个人命草菅如蝼蚁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个具体的人又有几何价值?生命形同世间尘灰遭受风摧雨浇的无可奈何,又岂是人性情怀爆棚的现代人能够穿越时空作一定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中,确实相当一部分是杀人越货的人物,即便如此,此书仍被金圣叹评为一部奇书,并在民间广泛流传,众多人物故事被津津乐道。
这些人物被视为好汉,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个人品质梁山好汉虽个性千差万别,不过也有很多共性,如武艺高强,智勇双全。至少书中着力描写的几个重点人物是这样,另外,林冲的隐忍、鲁智深的仗义、武松的快意恩仇、石秀的深明大义、燕青的机灵等不同个性,往往能使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具体英雄上去,因而平添了对他们的认可度。
梁山集团性质在众多的好汉上梁山之前,即便有些人是偷鸡摸狗之辈,有的人也有品行不端之时,但一旦大家组成一个集体时,个人行为的描写被集体行为描写所取代,给读者的印象就转变为对梁山集团的整体印象了。
这个集团对内讲义气,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行动听指挥,拧成一股绳;对外则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反贪官污吏。这就完成了个人主义到集体英雄主义的蜕变。
读者微妙的心理当把一个个人物写成传记串联在一起的时候,读者已很难再孤立的去看待某一个具体的杀人越货的事件了。我们的心,往往随着人物的不同遭遇而起伏,伴随着人物的际遇、沉浮、走向高光或是迈向深渊而欣慰或者失望。
这正是借着小说杰出的描写,才能够深深的抓住读者的心。在阅读过程中,对善恶的评判已不是我们的全部,情节的跌宕起伏与处处闪烁的人性,才是对我们造成冲击的地方。
同样的道理,像《教父》、《上海滩》等文艺作品,虽然是描写的黑社会,观众一样会受到震撼,并无疑会将里面的一些人物视为英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汉不等于好人。好,在这里是个形态词,是为汉服务的,就如吃一样,是吃肉还是吃草,吃说了不算,它只负责摄入。
那什么是好汉?回答很简单,就是有武艺的男人(当然,也包括极少数女人),这不关乎道德,跟道德没有半文钱关系。《水浒》中有几个好人,如黄文炳的哥哥,人称黄佛子的黄文烨,还有个孙定,人称孙佛子,都是好人,前者与黄文炳水火不容,后者参予林冲一案,想方设法把林冲的重罪改成了轻罪。但这二人再好,也没人称他们为好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