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行动力差,怎么教育?
孩子,行动,家长孩子行动力差,怎么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行动力差,怎么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论具体的教育内容是什么,教育目标始终只有一个——修身,也就是培养孩子的行动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教育:
一、体能教育必不可少
“现如今,体育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一个表现是体育课和与体育相关的训练与游戏的时间,在全部学习时间中的占比日趋走低。许多孩子只知道埋头学习,身体素质跟不上,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那么体能不足给孩子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是体弱多病、情绪不稳与精力不济,这都直接将导致意志力的薄弱,从而严重降低孩子的行动力,削弱他们必须依靠行动而建构起来的判断能力、决断能力、运用能力与适应能力。不适应环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精力有问题,体能体质不良,则必定使得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家庭教育中,家长能做什么?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提升体能才是根本。
二、从感受力教育到情感教育
让孩子学会聆听 表达自己所想才是重点
从一个普通的苹果上能看见什么?面对屏幕上两个形态简单的苹果,却鲜少有人愿意起来回答自己看到了什么。一个是青涩的苹果,另一个则是布满数字、公式。“当我们看到一个青苹果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并不是单纯地展现出一幅视觉图像。看到青苹果的图像,我们同时可能生发出青苹果的味道,你也许看着看着就开始咽口水了;也可能你的鼻腔里开始充溢青苹果的香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依据于全方位的感受,而各种感受之间,又彼此存在共通。这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之间的共通与整体性,就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身体。有了这些丰富的感知信息,认识并熟悉了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才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并帮助孩子更加全面和多角度地掌握知识。如何来描述这个苹果?为什么要这样分析?发散思维,在这个苹果上我们还能看见什么?这些进一步的追问,以及对这些追问的独立专研,都需要基于感知的充分丰富,才能有效出现。”其实分析、逻辑、推理与想象,都是为了解释‘感受’,满足好奇。”
“一个感受力差的孩子,是难以获悉事物的全面性与多角度性的。这样就很容易形成极度自我或是麻木不仁的性格,导致的直接后果,不仅在知识学习当中容易视角单一、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情感能力也会同时出现偏差。他们或独断或狭见,或封闭或自我,或缺乏主见或不讲道理,长此以往,必将造就狭窄的心胸,养成各种武断的成见,难以与人合作,招致行动力的低下。”家长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让孩子从过度竞争中脱离出来,让他们学会聆听,走进自然,靠自己的努力感受劳动的乐趣。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所想,学会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把经常我们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孩子怎么样才能听我的话,行动力变强?换成,我能做些什么,或是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把我们自己想成需要教育的孩子,你喜欢或者是希望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接受教育,那么就请你以那种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面前是有优势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
作为父母,我们自己也需要经常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合适,也可以引导孩子,指出哪些地方是做的不合适的。前提是,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多用引导性词汇而不是命令
每次和孩子沟通或者是想要他们完成任务的时候,不要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威胁孩子,比如说“你再不去做我就要.....”“别让我说第二遍!”这样说出来的后果就是本来孩子能做好的事情,也不能好好完成了。因为孩子心里有了恐惧,这种恐惧会让他们对做事情有抵触心,最后做的不好又遭到了父母的批评,形成恶性循环。
不良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执行力差的背后原因,其实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可以自己独立,但是说话的方式却与出发点背道而驰。换句话说就是家长的“领导力”不够。
一本美国教育书籍《正面管教》中曾经提到过,对孩子要多进行启发式提问,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去做事情,用引导代替命令,让孩子先从心理认同自己做的事情是好的,是有目的的,这样才会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由不得不做变成我想去做,孩子自然就会很快速的完成父母的要求了。比如母亲想让孩子自己叠被子,不要用命令语气和孩子说“早上你要自己叠被子,都那么大了别让我操心。”可以这样说:“今天早晨妈妈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叠被子,你可以帮妈妈把被子叠好吗,谢谢你呀”。
其实就是父母要把身段放下来,不要处在高于孩子的地位上,用温和的方式对孩子说话,让孩子帮助自己做事情。这样孩子才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对父母来说是很重要的,找到自身价值。
父母表现的越需要孩子,孩子才会越愿意参与到帮助父母的行动中。家长给孩子安排任务时,也要考虑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事情。因为孩子完成任务并获得父母的肯定,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但是如果让孩子做超越他们能力水平的事情,一旦完成任务失败了,那么孩子就会沮丧和失落,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发展。
2. 学会向孩子示弱
请求孩子的帮助其实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从小他们习惯于自己是被保护的地位。在孩子心中没有什么比自己可以独立并且受到表扬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了,而帮助父母就是他们目前可以接触到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孩子会觉得“我帮助了妈妈,我很棒。”一旦孩子有了成就感之后,自身存在感就得到了印证,这样的孩子就会更自信也更有做事情的动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