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失道者寡助,怎么理解?这句话对在哪方面?
孟子,的人,正义失道者寡助,怎么理解?这句话对在哪方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失道者寡助,怎么理解?这句话对在哪方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连爹娘都不孝顺的人,你指望他对你守信践诺是不可能的。同样一个长期失信霸凌世界的美国,失道失德.遇到困难时.大多数国家会选择旁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望文生义,失道者寡助的意思是失去了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这是至理名言。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也都有恻隐之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会自觉校正自己的正义之心,行正道,举大义是人的本性。当人们看到有人行善时会不由自主的伸手帮忙,当看到有人拉车上坡艰难时,会不由自主的伸出援手,当看到有人受委屈时会不由自主的仗义执言,这就是古人说的“理不顺气死旁人”吧!当看到两人争执时,人们不由自主的会替占理的人说话!因为人们把公序良俗、人类行为规则装入了心中,即道义在人们心中作为一杆秤在起评判作用。
国与国间也一样,虽然世界上的行为准则大多是由大国强国制定,但是,不是大国强国都有理,都按它自己制定的规则办事,它们常玩双标,对这种现象有些国家很硬气,敢于发声批评,有些国家自知自已国小力弱,为自保,只能忍气吞声,但在关键时候比如投票时,它们会有正确选择,用实际行动伸张正义。有时大国强国内部正直的人也看不惯自己国家的双标行为而挺身而出批评其政府。
孟子早就指出国家的成功、统治者的成功来自于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是根本的,有了上下团结,同心同德的局面统治者一定会成功,若失去了人和即人心团结认同,那么必然失败。因为决定一切的是人心不是武器的优劣不是地理条件的好坏,在有核武器的今天,这个道理一样适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为: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少了几点。在职场中 要多于人交朋友,帮助有需要的同事,以后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帮助你的。古代就是这样形容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失去正义,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道义道德;寡:少。违背道义,必定会陷入孤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大指一个国家,小指一个团体,要想使人民或大家安定下来不离之而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或者企业规模的大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振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或老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或老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优势,就能攻打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反之,没有仁政的国家或团体,得不到更多人的拥护或爱戴,如果面临大敌,则会不战而败。
这句话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斗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或“有道”的因素,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语,本意是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这句古语中最值得理解的应该是“道”,在儒家文化中的“道”,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环境下意思不同。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民心,人心所向的意思,失去民心的,得不到人民拥护的,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必然会失败,寡助等同于失败,即使有天时和地利,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而胜利。
纵观古今中外,哪一朝代的创始人不是得民心者,哪一朝代的毁灭不是因为失去民心,王朝开创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经营着自己的国家,怕的就是失去民心而被推翻,知道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并以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己任,可惜封建制度的世袭制总能碰到只会享乐,不闻世事的昏君,搜刮民膏,伤害民心,导致起义的不在少数。所以根据对历史的分析,和当时孟子说这句话时的社会环境,在政治,历史,哲学方面都是对的。
上一篇:初一初二的什么时候开学宁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