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困难,路遥,自己的读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正是靠着这伟大的友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人们才能一代一代的延续到现在.....
这是这篇文章我感到最暖心而且最朴实的一句话。路遥出生的年代相对来很多人都是贫困的。我在回忆母亲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母亲象守护金子一样守护着家里唯有的半升白面。然而就是在那种缺衣短食的年代里,邻里之间的关系确尤其的亲热。就是吃一顿饺子也要让我端几个让左邻右舍尝尝,那种朴实善良的本性是今天的人们所不能比拟的。
贫瘠的土地上养育着的孩子骨头却是高傲的。
在困难的日子里,农村贫困的状况基本上是一样的。我记得上二年级在好长时间连二分钱的橡皮也买不起,母亲花了九分钱给我买了一块石板,着实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其实再添六分钱就可以买到带木框的石板,但不带木框已经让我高兴不已,(一直以来我用的是哥哥们退学后打掉半截的石板)经常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的木框石板,后来终于是没有买到,这块石板一直伴我走完小学时代.....
路遥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在以后的作品里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农村的艰辛,以及对那种生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不管在什么时代我认为路遥的作品都是一种对生活的激励,值得所有在困难中奋斗的人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困难的日子了,我很有感触,因为我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6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由于自然灾害,和苏联逼债,中国人勒紧裤带艰难的过了几年紧日子。我记得那个年头,家里要是有几个10多岁的孩子,日子是最不好过的。10多岁的孩子最能吃,家里的那点口粮半个月就吃完了,最后几天只能米糊。60年我6岁,我家孩子少不是很困难,我妈妈在食堂上班,她的饭不舍得吃,每天总是剩回来一个窝窝头,给我和哥哥每人一半。我好显摆,总是拿着半个窝窝就跑去外面吃,我家邻居,他家孩子多,都是10来岁,很困难经常吃不饱,他看见我出来就和我玩,就让我给他咬一口窝窝头,而且一口就咬去一半。一次妈妈给了我半个馒头,这次他居然抢去咬去了三分之二,我哭着找他妈妈,他妈妈嗔爱的打了他一下说,你怎么都给吃了。长大以后,有时候他还说起来抢我馒头的事呢。那个年头人多穷,没有偷抢的,社会是安定的。到了62年基本就好转了,有钱可以买到东西了。我记得我爸爸经常买一袋子大萝卜回来吃。到了秋天城里人几乎都去农村,捡菜叶,翻白薯,捡花生。那些年最苦的应该是,家庭主妇,男人是主要劳动力,要吃饱。孩子长身体也不能俄着,老人自己也不舍得多吃,只有家庭主妇自己吃的残汤剩饭。那个年头充分体现了妈妈的伟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也有读过一部分,但是感受到,社会与个人对照现代社会的变化,
上一篇:人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