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11岁了,这两年特别叛逆,故意和我对着干,我咋让他听我话?
孩子,叛逆,自己的孩子11岁了,这两年特别叛逆,故意和我对着干,我咋让他听我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和他一样叛逆,跟着他平等去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尝到甜头。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有进步。比如,当孩子的语文好而数学差,在做功课时,就先让他做语文作业,然后再做数学作业,如果程序相反,不仅数学作业做不好,而且连语文也不会有所进步。
(2)欲速不达。常言道:“欲速不达”、“水到渠成”。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如果逼得太紧的话,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地产生反抗情绪,因而是变得善忘,会一下了把刚学的东西全部遗忘掉。
(3)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孩子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于批评,因为过多地批评,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表扬为主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4)防止反抗。防止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尤其是防止产生逆反心理,是父母教导孩子学习必须严加注意的问题。如果孩子产生了反抗心理,连进取心都没有了,哪里还谈得上有学习兴趣。
(5)控制时间。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7岁的孩子在家一次连续做功课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8-11岁的孩子不要超过50分钟。如果做功课的时间较长,中间一定要有十分钟左右的休息,让孩子舒展筋骨。如果孩子功课做得了的话,应该给他小小的奖励。
(6)刺激求知。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父母应该常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和图书馆等等。
(7)吸收教训。在孩子做功课时,不要让孩子依赖父母的帮助来解决困难,而要让孩子自己从经验中吸收教训。例如,有困难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更要使孩子明白做功课是他的责任。
(8)不受骚扰。在孩子做功课时,家里的人不要大声说话,更不要看电视或听收放机,让孩子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做功课。如果家里的住房许可的话,应空出一个房间用来做孩子的书房,使他可以不受骚扰而安心地做功课。
(9)做好榜样。要使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父母必须做孩子的榜样,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地学习,等等。
天下父母心,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学习健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专人教育,不要一家人都教育,和孩子一起设定规则,奖惩分明一点点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从幼年到成年,孩子会经历三个比较明显的叛逆期。
在各种叛逆期中,父母们最头疼的是青春期叛逆。青春期的年龄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是10-20岁。此时孩子的三观正在初步形成阶段,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与父母眼中的世界,可能截然不同。
父母说往东,孩子偏要往西;什么都不跟父母说,回家就关门,躲在自己的小屋里,神神秘秘的;沉迷游戏,熬夜看网络小说,每天跟同学微信语音到深夜;听不得批评,一说就炸毛,活像一只猫……总之做各种父母眼中不务正业的事。
为了不被气死,我们来看一看青春期的叛逆,对孩子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叛逆是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的表现
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提高,叛逆的产生需要以这两者为基础。叛逆说明孩子生理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父母反抗的资本。这样一想,身为父母,有没有开心一些呢?
叛逆是人格成长的需要
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的方式,通过与别人的差异去明白“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擅长什么”,最终形成统一的人格。这是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如果孩子一直很乖,对父母言听计从,反而要替他们担忧,因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主见,流于平庸。
叛逆是释放压力的途径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很强大,而心理尚未成熟,常常遭遇挫折。在身体与心理的矛盾中,女孩常常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男孩则更多体验到暴躁和愤怒。于是叛逆也就成了他们发泄不良情绪、释放成长压力的途径。
叛逆是对人际关系的调整
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好面子、自尊心强;重视朋友关系,易受朋友影响,可能会做一些自己不喜欢但朋友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恋爱……对孩子来说,这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同时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会面临一些危险,比如暴力、早孕、酗酒、犯罪等。
那么父母可以做点什么呢?
有的父母会过度忧虑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都顺利度过了这个特别的时期,我们可以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
除了信任,还可以少说一点话。当他们尝试失败时,只要让他们知道,父母一直在那里,就行了。孩子并不傻,默默支持比不停地唠叨“我早告诉你不要XXX”,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好得多。
有的父母会说:“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你这么大了就不能懂事一点?”孩子对这种抱怨,一句话顶回去:“又不是我要出生的。”父母又气个半死。
上一篇:浩克和反浩克一直打下去谁会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