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虎牢之战中的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
洛阳,王世充,河南虎牢之战中的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窦建德的选择
窦建德坐拥河北但是他并没有扩大自己的优势,北上攻打罗艺不成,南下又无吞并中原之雄心,只能盘在河北。当时河北(窦建德)、河南(王世充)、关中(李渊)三足鼎立,情况有点类似三国,只不过三国时期是吴蜀联合抵抗曹操,而此时是窦建德和王世充联手抵抗唐朝。在王世充被围后窦建德就做出了选择,那就是出兵相助。当然窦建德也是有私心的,他想要看两大阵营两败俱伤,然后相机取洛阳和长安,一举消灭两大阵营完成统一大业。问题就在这里,窦建德太过高估自己了,他认为一定会成功根本就没考虑过失败。自古都是“欲思胜,先忧败”,可惜窦建德没有意识到这点。
虎牢之战
窦建德调动了十多万人,然后与王世充的弟弟会师,一同向虎牢关开进。并且修书给李世民,让唐军退回潼关,归还郑国的土地,重新恢复原本的疆域和关系。李世民部下建议避开锋芒,然后伺机攻打窦建德,一举解决窦建德和王世充两人。这一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肯定,并且开始筹划虎牢之战。李世民整合了一下部队,自己亲率三千五百精锐(玄甲军)前往虎牢关迎战窦建德,剩下的人全部留下来包围洛阳。这是一场典型的围点打援战役,虎牢关地势狭隘十万大军根本展不开,而李世民率领了三千五百精兵,只要运筹得当那么未必会输。二十五日,李世民刚到虎牢就带领一支精锐骑兵去城东刺探敌情、查看战场。窦建德大军认为是唐军的斥候,所以并没有在意。但是李世民直接大喊我是秦王,直接吸引了窦建德,窦建德赶忙带领骑兵围剿李世民。只可惜窦建德的部队战斗力没有唐军高,李世民率领部队突围出去了。初战不利导致窦建德大军士气不振,而李世民大致掌握了地理地势、敌军的排兵布阵等重要军事情报。随后双方在虎牢关对峙了一个多月,始终都不能向前一步,而且几次遭遇战都以窦建德失败而告终,这就导致士兵的士气严重低落。随后李世民抢夺了窦建德的运粮队,了解了窦建德军心的情况,并且开始设局。而窦建德的谋士凌敬建议围魏救赵,渡河直取太行山,然后兵锋直指唐军后方,迫使李世民后撤。此举的成功率很高,但可惜窦建德并没有采纳,反而中了李世民的计。
李世民散步唐军草料不足的谣言,说唐军准备在黄河北方牧马,并且进击武牢。窦建德取胜心切,所以率领大军前往黄河北岸。窦建德十万大军排兵布阵也是需要时间的,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也就到了中午了,士兵们饿着肚子哪还有心思打仗。而李世民果断亲率部队冲杀,窦建德被生擒,兵败如山倒十万大军直接投降了。随后李世民带窦建德到了洛阳,让王世充看看被生擒窦建德。王世充看到之后就绝望了,停止了毫无希望的抵抗,选择了投降。
战役分析
在这一场战役中李世民的表现格外亮眼,用到的战术有:围城打援、知己知彼、坚壁挫锐、出其不意、乘胜追击。先是围城打援,利用窦建德援助王世充的心理据守虎牢;然后知己知彼,亲率部队去刺探敌情;之后坚壁挫锐,据守虎牢不断的消耗窦建德的士气;最后出其不意设伏于黄河北岸,初战胜利后果断追击窦建德余部,一举将窦建德大军打得土崩瓦解。而窦建德求胜心切,弃用凌敬的建议,自大得认为十万大军可以碾压李世民,最终导致部队失败。这是双方在战争时期的表现,而双方在动员时期的表现也是天壤之别。唐朝最高统战部对此次战役十分看重,战前动员做得也非常好。在开战之前李渊就下令城破之后,所有的战利品全部赏赐给将士。李渊最早就大肆封赏将士,现在又许下如此承诺,唐军人人嗜战,都在等着攻破城池瓜分战利品,作战情绪以及战斗力非常高。《资治通鉴》:世民使宇文士及奏请进围东都,上谓士及曰:“归语尔王:今取洛阳,止于息兵,克城之日,乘舆法物,图籍器械,非私家所须者,委汝收之;其余子女玉帛,并以分赐将士。”而窦建德则是十分失败,窦建德十分器重降将,这就导致了追随窦建德的武将心寒。武将为其出生入死得打仗,但是最终的待遇还不如降将,这就导致军队人心严重不合。窦建德弃用凌敬的建议就是因为将军们的劝说,短时的将军忽视了谋士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大败而归。而开战前的几次失利让部队作战情绪下降,在虎牢对峙一个月更是让部队人人思家欲归,在这种情况下窦建德如何打败李世民?除非窦建德有天神相助,不然失败就是必然的。
虎牢之战的影响
这一场战争奠定了李世民在军事史上的地位,“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由此可见后人对李世民的评价之高。李世民的军事手段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举将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阵营全部解决,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了,李渊特意开设了“天策上将”册封给李世民,间接导致了日后的玄武门之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太宗李世民在没有称帝之前,他就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具有胆识和气魄。如果他没有成为皇帝的话,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代兵圣。我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大家有谁对李世民特别熟悉,他从小是跟着他的哥哥李建成南征北战,之后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被李渊任命在长安处理国政。之后李世民他的军事才能慢慢展现,一开始李渊将李世民和他的弟弟,分开分别防守两个地区,李世民专门防守西部,就是今天的陕西和甘肃地区,李世民在这些地区干的特别好,接连打了几场胜仗。但是他的弟弟李元吉,是防守西边,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山西地区也是他们老李家的革命根据地,所以李渊就派李元吉看住自己的后院,但是李元吉他自己不争气,再几次交战中,他失败了,丢了李家的根据地,把山西给丢了,这件事让李渊特别的恼火,也顾不得了,立马派李世民前去征战山西,但是李世民很争气,一下子将山西又给挣回来了。
我上面是对李世民军事才能的一个小小的介绍,其实令李世民名声大振的却是虎牢关之役,也就是洛阳之役。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李世民在虎牢关之役中有多么优秀?
第一部分,虎牢关之役之前的时代背景
当时的天下正处于隋末时代,天下大乱,各个英雄纷纷崭露头角。我先说一下,当时的天下格局,北方主要有三股势力,第一股势力就是李唐王朝,李家的实力是最强的。他们是在关中地区。第二股势力,在河南地区建立了一个帝国,叫做郑国,他的皇帝叫王世充。第三股势力是河北的,在这个地区建立了一个夏国,他的皇帝叫做窦建德。这三家都是叫做皇帝,本质上是隋末时期的各个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