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虎牢之战中的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
洛阳,王世充,河南虎牢之战中的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虎牢之战中的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一点不了解,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洛阳、虎牢之战是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军的一次重要作战。
王世充原来是隋东都洛阳守将,隋炀帝死后,他在唐朝武德二年四月称帝,国号郑,并利用唐军在河东作战无暇顾及东部的机会,夺取了唐朝在河南的部分土地。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唐朝武德三年七月,命令李世民领兵8万向东攻打王世充。同时派遣使者与窦建德言和修好,使他保持中立。王世充从各州镇挑选勇士聚集洛阳,命令他的三个侄子在分别镇守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虎牢、怀州(今河南沁阳)等重要地点,命令他的兄长、儿子防守洛阳,他亲自率步骑3万迎击唐军。
李世民率步骑5万进军慈涧(今河南新安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李世民于是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相继归降。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先联合郑国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郑,再夺取天下。于是率兵10余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
李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部将多主张退避。他力排众议,决定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要地,阻止窦军向西进军,一举两得。由于虎牢地形险阻,窦军不能前进,驻扎了1个多月,多次作战不利,士气低落,将卒思乡。李世民得知,引诱他出战。窦军果然全部出动,李世民下令骑军队直冲人窦军。窦建德正和群臣议事,唐军突至,前后夹击,阵势大乱。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就投降了。 最后获得胜利.
这一战还出现了一支精锐的部队“玄甲军”。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非常强,而虎牢之战就是李世民的巅峰之作。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包围了王世充,然后围点打援仅用三千多人就击败了窦建德十万大军,一举击破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阵营。回顾这场战役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王世充和窦建德为什么会失败。要知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这个背景下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王世充和窦建德能在这个背景下有立足之地,那就证明了两人绝非无能之辈。但是两个人加起来都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到底是李世民太强还是因为窦建德和王世充太弱?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虎牢之战的前因后果。
时代背景
隋末时期由于杨广的战略、战术的失误导致东征失败,我们都知道当一个政权失去强有力的军事武装时,那么野心家就会趁机浑水摸鱼,隋末也不例外。一些野心家大肆煽动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出现。杨广也试着拯救隋朝,所以派兵去镇压农民起义。但是镇压农民起义是需要钱的,朝廷筹措银两的方法就是加税,因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农民起义需要镇压,镇压农民起义需要加税,加税会导致农民起义,这个循环几乎无解。因此最后杨广放弃了挽救隋朝,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在乱世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豪杰,这些豪杰纷纷建立政权然后互相兼并攻伐,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统天下。在宋朝之前岭南并没有大力开发,所以中原才是重中之重,顾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读史方舆纪要》中用一句话概括了河南的军事价值,那就是:“河南,古所称四战之地也。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及天下既定,而守河南,则岌岌焉有必亡之矣。”
河南位居天下之中,咽喉九州,锁定南北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取天下者必争河南;但是也正是因为河南位居天下之中,四方任何地方有战事都会波及中原,所以不建议固守河南。武德时期中原只剩下三大势力,这三大势力之间的注定只能存在一个。窦建德坐拥河北受制于地缘政治很难一统;王世充虽然坐拥中原但是德不配位,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李渊坐拥关中,“进可攻,退可守”,他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基于这种时代背景,战争在所难免。武德三年,李渊开始正式布局征讨王世充的计划,并且于同年七月正是发兵。
李世民包围洛阳城
在攻取洛阳之前唐朝最高统帅部经过了严密的筹划,一方面要稳定关中的统治,避免大后方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切断洛阳与战略要地的控制,保障侧翼安全的同时防止第三方(窦建德)摘桃子;还有最关键的是北方突厥的威胁,要知道隋朝时期对边疆控制不严导致突厥“控弦百万,幅员万里”,是中原各政权最大的威胁。隋末时期李渊、窦建德等人都曾向突厥交过“保护费”,因此突厥才是希望中原王朝分裂的人,毕竟这样就能用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的利益。巧的是北方突厥大可汗死了,唐朝抓住突厥权利交替之际攻取洛阳,利用这一时机一统北方。
李世民带领大军第一个攻占的就是慈涧,虽然慈涧没有虎牢关、函谷关这么出名,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据点,尤其是对洛阳来说。慈涧是洛阳的西大门,慈涧一丢王世充只能放弃西线阵地退守洛阳城。之后派遣史万宝抢占龙门,截断南边伊州守军北援之路的同时切断王世充的退路。之后王世充多次攻打龙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可见龙门对王世充的重要性以及唐军战斗力之高。唐军来势汹汹,而王世充又节节败退,导致手下五十多个州投降唐朝,王世充迫不得已向窦建德求援。但是此时王世充已经完全被包围,只要等洛阳城内粮草断绝,那么唐军就可不战而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