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学对你而言是什么?为什么?
大学,自己的,的人大学对你而言是什么?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刺激过许多人的小心脏。说是南方某城市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同在一个城市做木匠活打工挣钱供他读书的父亲发现,儿子找到的工作每个月3000,而他做木匠活每个月能挣8000,大学毕业的儿子一个月的收入还远比不上他一个农民打工挣钱多。
于是这位父亲困惑了,儿子这大学念得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那么,大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想这是千千万家长关心的问题,更是终将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们的关心。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学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的不是其他,而是“眼界”。所谓的眼界,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见识。
直观的来说,一个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就会受他的语言文字所困。一个不懂外语的人,就会受自己本国语言文字所困。那么,大学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哪些眼界呢?...展开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3
认知的眼界
首先是认知的疆域。进入大学,才知道大学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孩子,他会受限于他所在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带给他的认知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能够说,他认识一个全新世界的路被堵住了,也许他可以通过其他的路去发现外面的世界,但显然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价。
如果说高中的学习带给我们的认知疆域是1,那么大学带给我们的认知疆域至少是100,更关键的是,大学还带给我们一种想象,在那100疆域之外可能还有更大的疆域,这需要想象力,更是一种新的可能性。
2
/3
思考的眼界
其次是思考的眼界。到了大学,我们突然发现,原来问题之外还有问题,所有的问题不再有标准答案。和高中“我问—你答”和“我说—你做”式教育不同,大学里不再有人要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要回答你想做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人生责任感的真正起点,没有人对你负责和需要你负责,但你需要对自己负责。
由此可见,大学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思考本身,还教会了我们为什么要思考。因为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不再人云亦云,我们开始真正的思考和规划我们的人生。
3
/3
社会的眼界
第三是社会的眼界。进了大学你才知道,原来人是有着如此不同的生活背景。你所熟知的,可能对别人来说是未曾经历的,而别人所经历的,可能对你来说是闻所未闻的。
大学的同学是大学送给每一个学子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除了友谊的珍贵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的每一个同学背后都是一个社会的真实侧面。透过他们你可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
除此之外,大学还给了我们身在围墙内,偶尔出去溜达溜达了解社会的机会,比如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等。
相反,我们看到许多在高考中失利的学子,突然被抛入社会的洪流,开始还有些许勇气和锐气,但最终都在遍体鳞伤中沉沦于现实,不再怀有希望。不再心怀希望,这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残酷但又无奈的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时的我与很多今天的孩子一样(当时的孩子也一样),像个僵尸一样走进大学校园。对你们来说,大学是一片空白。大学是“接下来要考虑的事”。
你去上大学,学点儿东西,然后再去做很多其他事情,比如说很可能去读个研究生。前方是一些你不太清楚的目标:地位、财富、往上爬——总之,“成功”。
至于选择什么大学,那完全是为了满足炫耀的需要,因此你当然会选最好的大学。
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如何帮助你找到自我,或者说大学如何帮助你独立思考,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些问题你根本想都没想过。
与今天的孩子一样,我只是被动地去做那些周围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本篇文章摘录了《优秀的绵羊》的4个部分,前两部分相对适合学弟学妹看,后两部分相对适合老师看,但都可以看,分别是:
一、头顶光环的年轻人。
二、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年轻人应该怎么做?
三、如今高校运行方式的异化、市场化、实用至上、一切以科研为中心。
四、高校教师的本职
摘录之余,我还添加了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悟,权当一种补充。
1/4
头顶光环的年轻人
“超人”作家詹姆斯·阿特拉斯(JamesAtlas)曾经这样描述一群典型的精英名校大学生:
他们双修专业,擅长体育,谙熟多种乐器,掌握几门外语,并参加为世界某贫穷地区组织的援助项目,而且仍有精力发展几项个人爱好。
总之,于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外,扶贫济困魅力无限。我们似乎不得不向这一群内外兼修、无所不能的精英名校生投以一种羡慕敬仰的目光。
但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放到国内的语境,这些精英名校大学生,也就是绩点专业第一、多个学生组织和社团职位加身、多个科创项目和竞赛获奖的优秀生。
他们头上戴满了炫目的光环,在答辩场上无往不利,赢得赞许和掌声,学校说:这些优秀的前辈就是我们的榜样。
于是,名校大学生都面临了一种对成就和成功的压迫式追求:我们要学习、学生工作、科创、课外活动全部一手抓。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自己就是众人眼中屈服于压力的弱者。刚刚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我们,拒绝示弱。
于是,名校生一切以名誉和利益为准,做任何事情要考虑为自己的简历加分,生命就是不断地积累证书。
像追求生命意义、大学意义、探索自身热爱这种不符合主流且没有实质回报的东西,只会让自己像个失败者。
举个小例子,大家选课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老师给分高吗?”,而不是“我对这门课真的感兴趣吗?”。
如果我们选了一门自己感兴趣但给分很低的课,在同学面前,我们像个失败者,奖学金评定时,也把你评判为一个失败者。
最后我们竟然又不知不觉地挤上了同一条独木桥,而大学本应该来是方向多重、道路多样的。
因为我们充满了对失败的恐惧,即使是短暂的失败也不能接受,所以我们茫然地和大家走上了同一条被官方定义为“优秀”的道路。
至于为什么是这条道,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我们变得焦虑和紧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