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学习王宠小楷?如何克服枣木味儿呢?
小楷,楷书,草书怎样学习王宠小楷?如何克服枣木味儿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学习王宠小楷?如何克服枣木味儿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宠这个书家,普通公众知道不多,但事实上非常重要。普通公众的一般欣赏范畴,对中楷和小楷会感触比较强烈,事实上小楷这个领域,自古以来好的书家并不算太多。某种意义上讲,小楷书家远比草书家要少得多。
明代的小楷是晋唐以后一座群峰,其中一个就是王宠。王宠在当今的知名度远比不上文征明,但在当时,是足与文征明比肩的。对比两人年寿和辈分,可知他的厉害。
文征明不是属于巨匠级的,而是宗师级的。他开宗立派、领风气之先的艺术圈威望和历史地位是不容抹杀的,但事实上,他艺术方面的个人成就和高度远谈不上一流。
同样在三十来岁,对比同年龄段祝允明、王宠、徐渭以及前辈赵孟頫、董其昌,仅以他们科举所需的基本功夫——小楷而言,文征明的书法功夫近乎不入门,可见其天资有限。古籍记载他三十多岁因写字受同侪嘲讽,才开始自己书画之旅,当熬死了同龄人绝大多数强者之后, 80岁终于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神。到了80岁以后,一只眼睛已经近盲(白内障),他还能够写蝇头小楷。这也算是一个以长寿获取宗师地位的非常励志的故事。
客观评价文征明呢,画比字好。
中国书法艺术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成熟较早,到了明代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追求第四次绚烂的高峰(前三次是魏晋、唐、宋)。
中国画则不然,宋代在赵家身体力行之下成熟了一半,宫廷画、花鸟、工笔、青碧山水等技术含量较大的画类基本完成,真正代表境界的尚意写意和文人画却要静待完善。在这个程度上的文征明攻画占了一定的先机,也引领了清代中国画的最终完善。
其次,小楷略好。
文征明以小楷出名,事实上,以其宗师地位配套性而言,文征明也只能写小楷。文征明篆书学唐篆、隶书学唐隶(其实这是元代传统),趣味甚低。大字学黄庭坚,多一点儒雅,少一点桀骜和张扬。试想,黄庭坚书法如果被去掉了桀骜和张扬,还能剩下什么呢?
文征明草书、行书基本上都不入流,尤其是草书。问题出在气息不畅达。历代一流大家都能五体皆擅,缘由很简单,书法虽则不同,笔法千古不易。文征明本就不入一流,自然也还未能打通各体。
其次,往往楷书大家不会是行草大家,尤其唐楷。
整个书法史上只有王羲之、张旭、颜真卿能身兼一流楷书家和一流行草大家。事实上,这三者作为超一流顶尖书家是毋庸置疑的。文征明习书打底的功夫是赵孟頫和灵飞经这个系统下来,注重形而少质,长于法度而短气息。这样的书家写行草,往往看上去很美,细究下去,八宝楼台不成片段。幸好明代草书大家众多,也不少他一个。
不是说好讲王宠的吗,怎么说到文征明了?因为那是他舅舅。书者如也,每一个人的字里行间都会透露出个人的生命信息,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的。王宠只活了39岁,可能是中国整个书法史上英年早逝得最让人可惜的一位。书家多长寿,七八十岁很多而且多艺术巅峰。我两位老师,曹老寿年近八十,陈老寿年过百。正常书法大家在60岁以前的字基本上是可以不看,虽则技法娴熟,但多没找到自己的独有风格。我们今天因商业利益吹捧包装一些年轻书者,其实捧杀的几率会很高,捧人者、被捧者,皆当多思。
文征明60岁的时候尚未进入艺术成熟期,无论书画,而王宠18岁时便已名满江南。那时的四大才子不同于周星驰的排名,王宠名列其中,其余三位都是他的长辈可见王宠的厉害。
王宠出生于贫寒之家,一辈子得到最高功名只不过做过一个太学生,所以基本上整个经济环境一生都没有改变过,都是比较差的。
一个人的性格直接决定其书法的气质。王宠永远写不出那种志得意满、那种达官显贵能够写出来的庙堂气,只能是相对的比较谨小慎微、内敛、中庸的一种书风,符合了魏晋小楷的比较收敛的一种气息。在王宠的书法中,我们永远看不到那种飞扬跋扈、志得意满。早在他十几岁的作品中间,我们就已经看不到他的青春气息了。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早熟的太厉害,如同“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说法,王宠书风成熟得很早。
王宠的取法非常的特别,越过流行的赵、董,再越过宋四家,再越过盛唐诸家,直入魏晋,取法王羲之钟繇,透过淳化阁法帖吸纳魏晋书风的养分。既然学魏晋,怎么不学王献之呢?未见得是不学,恐怕学也进不去。这两个人差异太大。王献之出身名门,“王马共天下”,打小就是准备当大官,而且是要进国务院的那种。更是极度帅气的小鲜肉,打小儿就注定不是做皇帝家的驸马就是做宰相家的东床。十来岁书名满天下,注定在书法史写下浓墨重彩一页。人生决定了你的心,你的心流出你的字。成不成书法家说真的没那么重要,写出自己来,才是书者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的字放在那里,就如同这个人的自传。
王宠小楷还是有一些王献之的一些结构出现,但是笔法极度柔和内敛,呈现一种浑圆的状态,缺乏王献之那种少年意气、肥马轻裘的那种味道,或者说叫贵族少年味儿,反而呈现出一种少年老成,比较接近于梁武帝、谢安的风格调子。
很多人很喜欢他的行书、草书。我个人观点,王宠的行书跟草书是不能看的,不知道能不能列入三流。如果严格按照书法的评断,他的行书跟草书,如果放到今天绝对进不了国展。原因在于他将楷书写得太好。一代楷书大家,多半不能成行书大家,但是一代草书大家一定是行书大家。
楷书讲的是法度,讲的是笔笔留韵味,写的飞起来叫乱搞,笔端能够留得住才是楷书好本事。
在毫秒之间,展现你的控笔的功夫。行书的灵魂是营造一个更好的节奏。让这个节奏能够符合自己的心理韵律,同时还能够符合法度,还能够符合自己情绪的表达方式。楷书与行书的距离远大于楷书与隶书。所以历代的楷书大奖我们就很少很少看到行书写得特别好的。中间能打破了这个惯例的堪称人中龙凤,个个顶尖。
一个是张旭,他草书无需赘言,但是他楷书也是超一流的大家,郎官石柱记和严仁铭极度的高妙。
颜真卿的行书其实在他的楷书之上。
除了二王,很难再找出能够较好驾驭行草的楷书大家。为什么不提赵孟頫呢?不好意思赵孟俯并不能算是纯粹的楷书大家。以行为楷、以楷为行是他中年常态,并不能列入纯粹楷书。而早年书写的小楷作品,《汲黯传》、《老子道德经》这一类灵飞经系统小楷并不足以支撑楷书大家的名头。
或许还有半个。我们近代很荣幸,出了一位于右任先生。于右任先生的魏碑写得极好跻身古人毫无问题。若说他的草书那还了得吗?林散之林老草书其实是不如于老的,差距在古代法统的继承。楷行草皆能列入一流的大家,另外还有半个,我们放到后面去说。
上一篇:你怎么看待武汉疫情下,很多明星捐款遭部分网友舆论道德绑架的现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