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明知道不能大吼大叫,可控制不住怎么办?
孩子,自己的,情绪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明知道不能大吼大叫,可控制不住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每个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很多问题定能得到改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也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您认可我的观点,不妨关注我@黄小卷卷卷 ,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有一句话说的好:知而不为,是不知也。意思是做不到某件事,实际上还是没有从根本上了解这件事的重要意义,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父母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会对着孩子吼叫?回想一下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自己的状态。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或者身体劳累造成情绪欠佳时失控将坏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还是因为对孩子某些方面要求过高,比如学习成绩,接人待物等,当孩子表现达不到预期时失去控制?
二,为什么控制不住?很多人控制不了是没有习惯定期梳理自己的情绪状态,对自己的情绪周期不了解,所以在情绪不佳时一点即着。以我自己为例子,我有低血糖所以饿和累的时候情绪也会低落,这时如果孩子吵闹或者提要求我就会爆发;觉察到这一点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会主动跟孩子说自己现在很累,希望她能体谅,不要打扰或者自己照顾好自己。既避免了冲突又能增加孩子的责任感,效果很好。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比较。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能考第一,为什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父母喜欢比较孩子,却较少思考别人家孩子出色的背后,他的父母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家庭环境的温馨夫妻关系的和谐,到父母情绪是否稳定,教养方式是否一贯坚持。方方面面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要求孩子对孩子不满时,反思一下你们有足够的努力和付出吗?
为人父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经常吼叫对年幼的孩子伤害巨大,会逐渐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尊重。一定要经常反思和反省,找到根源并想好对策。做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共勉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让自己成为情绪管理型父母,对自己和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这样才能培养高智商、高情商的优秀孩子。
我要讲的就是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
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其实是“共情”,也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感受孩子的情绪,并随之作出回应。这听起来比较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你可以通过5个步骤,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做到共情。
第一步是觉察孩子的情绪。孩子情绪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父母们首先要对自身情绪有正确的认知,拥有良好的情绪感知能力,才能觉察孩子的情绪。七岁以下的孩子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通常不是直接的,当孩子把情绪隐藏得很深时,家长要把自己置身于他们的位置,用他们眼睛观察世界。当你觉得自己的心在向孩子靠拢,觉得自己能体会孩子的感受时,这就是在共情。
第二步是把握机会。我们应该把生活中的负面经历都当成是我们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教他们如何处理情绪的好机会。不要回避孩子的消极情绪,不要错误地认为冷处理能让孩子的消极情绪自然消失。其实,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融。我们应该在孩子出现细微的情绪时就处理它,而不是等到它进一步升级。比如,当孩子的玩具坏了,当他受了一点点皮外伤时,我们要及时表示关心,这样的关心能为彼此间的关系加分。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盟友,会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步是倾听与认可。书中说到的“倾听”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用耳朵听。倾听时,父母要和孩子眼睛平齐,深呼吸,放松和专注地感受孩子的感受,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专注,知道你把他的想法当回事。家长要捕捉他们发出的情绪信号,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形,用安慰性的话语回应听到的一切,而且不能有任何批评的语气。另外,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也是表达理解孩子情绪的一种方式。
第四步是在孩子感受情绪时,帮他们为情绪贴上标签。什么是“为情绪贴上标签”呢?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表达情绪的方式往往会含糊不清,因此需要我们帮他表达清楚,让孩子知道他正在体会到的情绪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要让孩子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
举个具体的例子,当看到孩子眼睛里充满泪水时,父母问道:“你感到很伤心,对吗?”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用“伤心”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现在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帮孩子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正在经历的感受,如“嫉妒”、“伤心”、“生气”、“害怕”、“紧张”等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步则是划定界限,解决问题。对幼小的孩子而言,解决问题先要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并相应地为这些行为设立规矩。举个例子,五六岁的孩子比较爱玩,身上的衣服可能会脏,是孩子的天性;又比如,孩子因为感冒难受而发脾气,这个也可以理解。但是,有些行为是家长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如孩子伤害自己,发脾气时揪自己的头发,咬自己的手臂等等,或者是对其他孩子构成危害的行为,故意把同学绊倒、殴打他人等。要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允许,什么一定不能做,慢慢建立行为和情绪的规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要是学校一直逼迫签三方怎么办,一直打电话来打扰,快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