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词和歌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诗歌,歌词,诗词诗词和歌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来讲,通常歌词要和曲子连系在一起的,而诗歌则是独立欣赏的多一点。
但大都是以各种文字笔法和风格来表现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
但绝不能生硬的分开来,比如说有的诗歌谱成曲后,诗歌又同时成了歌词(比如罗大佑用《乡愁四韵》入曲),而歌词就创作而言,可以是依曲填词,也可以依词度曲,但我想,做为歌词,是完全可以在曲之外欣赏的,比如说宋词,本来大都是依词牌填词的,即依曲填词,不过很多曲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倒成了孤立的词,被大家做为诗歌来欣赏,即得邓丽君曾出过一张经典专辑,全是为古诗词重新谱曲的,于是,这些词又成了依词度曲。
可见,诗歌和歌词很难区别的,诗歌这个词后面这个歌字就说明诗和歌的关系。
中国最早最经典的诗歌集《诗经》基本上就是一部民歌集,可以说也是歌词的,而在诗歌史上有一个“乐府”,我想,不用解释大家也清楚是甚么意思,。
我的观点就是诗歌是最初由民歌而来的,后来也不防独立歌曲之外为人们所欣赏,而又不防完全抛掉曲子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唐诗即为一个诗歌独立于曲外的创作高峰,而宋词则是一种度曲的回归,又回复为依曲填词,但有文人士大夫并非完全依曲填词,而是用词这个流行形式来为诗歌之实,比如苏试和等人是完全和姜夔这样的音乐家不同的,在音乐和文字的交锋中,文字战胜了音乐,因为当时没有磁带和唱片这种直观流传的形式,单以古曲谱流传是很难发扬的,试问还有几人能看懂古曲谱?我连五线谱都不识呢,靠,古曲谱??而文字则以一张纸就可以千古。
再说韵。
可以说歌词带韵是自然而来的,可以理解为民歌的一种自觉顺口。
当然后来的创作则是刻意的。
不管诗还是词在格式和韵律上都是一种形式的美,既有美也有束赙,好象是唐诗格律最严的,宋词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歌词摆脱诗韵的革命,同时也为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上放开手脚的一种契机,而后的元曲则进一步的在逃离,或者直到后来的戏曲。
而白话参与诗歌则是一种最大的革命,这时,就称之为现代诗,我们知道,他曾一度繁盛,只是后来式微。
我们说,现代歌词可以说是现代诗的一种出走,起先,写诗的大多是看不起写歌词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崔建张楚罗大佑和达明一派等的歌词在艺术上都有很大成就,不让所谓的诗歌,可以说在青少年心中,歌词取代了诗歌,歌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颇繁盛的,问题是,他们或者说我们大都习惯于依附于歌曲本身来欣赏歌词,这种现象已和明星一起形成了工业化。
现在歌词论坛不旺的原因是人们感兴趣的是歌曲本身,歌词的创作还是依附于歌曲的。
现在就创作上来讲,我们可以创作歌词,也可以讨论歌词,就是说歌词是可以独立于歌曲之外欣赏的,也可以独立于歌曲之外创作的。
但无疑,歌词和乐曲结合是更完美的。
我们创作歌词首先应该真情实感,其次是形式。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阔歌曲都可以说唱,嚎叫,歌词为甚么要束缚呢?我们也看到一些摇滚歌词,有些是念白,一些是比较唯美的诗歌,所以我想,互联网本来就是开放的,自由地,所以歌词的创作应该是自由而激情的。
我提倡,在形式和内容上,尽量拓宽,在感情和想象力上下功夫是最必要的。
诗歌和歌词的界限可以不必咬住不放了,本来是一家,更需找到一种共同的出路。
诗词曲的区别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
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
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
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
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
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
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
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
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
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
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区别和联系
一、诗、词、曲的一般概念及相互联系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是我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诗体,她是以“韵”、“声”、“调”三位一体为基本特征的诗体。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在《月沐学堂》第十五讲中就谈到,唐诗是豪情,宋词是柔肠,而元曲就是嬉笑怒骂的童真率性,是艺术性的俚语(既民间俗语或地方方言)表现。
(一)、诗、词、曲的概念: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
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信人作词,要以词牌来写,所以又叫填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