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农村老人一般都不过70大寿?有什么讲究吗?
也是,老人,大寿为什么农村老人一般都不过70大寿?有什么讲究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农村老人一般都不过70大寿?有什么讲究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为什么农村老人一般都不过七十大寿?有什么讲究吗?
做寿是过去留下来的习俗,过去农村老人做大寿是请六十六和过六十六,再就是请八十和过八十,也有能活到请九十的,几乎没有能请一百的。
请六十六就是在六十五虚岁的生日做寿,这叫请寿,到六十六虚岁生日再过寿;请八十和过八十也是如此。请寿要比过寿隆重。
为什么要请六十六和请八十,而沒有请七十的呢?
那是因为过去的人寿命很低,十人能活到六十六的最多也只占五六成,能活到七十的还少,最多也只占二三成,到八十的更少,半成都不到。能活到九十的只能是万里剩一!
所以,做大寿都是在六十五岁,六十五岁能做寿的人大都是很硬朗的,硬硬朗郎做寿是高兴的事。
而能活到八十的在村里就是新鲜事,更值得祝贺,况且能活到八十的人,就无所畏惧,哪一天过世都不在乎了,有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就着自己即硬朗又明白,还自己看着让儿孙们给自己出活殡哪,所以,八十大寿是都要做的。
过去在北方农村唯独没有做七十寿的。是因为七十岁的老人正是个畏惧的岁数,怕做寿,因为过去的老人大多是在七十左右过世,在七十岁越过寿越胆小,前面的七十三还是个坎在等着,况且刚过完六十六。前有六十六,后有七十三,前有狼后有虎,做寿就跟闯关一样,把人弄的心神不定,一旦做完寿有个三长两短,人们会说"生是做寿做的″,所以,过去老人最忌讳过七十寿。
过去农村做寿,六十六是炫耀的岁数,八十是无所畏惧的的岁数,唯独中间的七十,是个胆小忌讳的岁数。
现在农村做寿,已经习惯的取消了过六十六寿,因为六十六早已不新鲜值不得炫耀,七十也不新鲜,八十九十才值得炫耀。
所以,过去和现在,七十岁都不是的做寿的岁数。
现在,倒有双双过七十五六的,但那不是过寿,那是金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听说过农村老人不过70大寿的。至少在我们这边老人过70岁的寿诞,这边都是会正常来做的。只是在时间上并不是按照整十来算的。
人生一世,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古代人们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一直很很少,所以用“古来稀”来表示活到70岁真的不容易。而在古代,也有人到了一定岁数的时候一定要做生日,一定要请新朋好友过来一起热闹热闹,一起吃饭,农村里面叫做吃“生日饭”,也有一种说法是叫做“吃星宿”,这样能够避灾免难。特别是在人的本命年的时候更是比整十的生日还要隆重。一般在本命年的时候人们还会要穿红内裤,而且宴席也会操办得隆重,请人们来吃饭。
在农村老人70岁叫大寿,80岁叫上寿,而90岁叫老寿。在老人这样整十的生日,后代们都会特别的重视,也都会隆重的举办。一是为表孝心,二是祈盼老人能够健康长寿。不过,我们这边确实并不是整十的举办生日宴。
去们这边给老人过寿,其实也就是提前一年过生日。再通俗点说就是70岁的寿宴在69岁的时候办,80的寿宴在79的时候办。
之所以农村里面给老人做寿会要提前一年做,老人的说法就是“十”与"死”谐音,不好。所以老人过生日都是生日提前过,明年还会有,而且“9”也与“久”同音,也意味着长长久久的意思。这个说法与我们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吃鱼是一样的感觉。给人的心理就是提前过生日,老人更能够长寿。
在给老人过寿的时候,自己家的亲戚肯定是都要过来的,要给老人准备寿桃、寿衣、寿人、寿幛等。然后就是再请一些当地的左右邻居过来捧场。其实这也是平时一些相互之间有人情往来的人过来一起热闹热闹。而且过寿的时候基本都会请人唱戏,这边主要就是唱影子戏。
现在农村里面给老人做寿也都已经很简化了,基本上也就是大家过来热闹吃饭后就完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读:【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小伊】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农村的“过寿礼仪”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新的变化,但是有一些经典的说法也会被流传下来。比如农村老人一般不过“70大寿”,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一、农村过寿习俗的发展
我老家在河南的一个小乡村,距离县城有20公里。当地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依靠种地和种果树为生,小时候我家还有苹果园呢。在以前,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与外界有着过多的交往,村里的人情往事也基本都遵循着古代沿袭下来的风俗。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完善,村民们都争前恐后的涌入大城市,进城务工。
后来也有一些人回农村做生意,主要是在县城开店或者是在主要公路旁边盖房做生意。但是,大部分的村民还是出外打工,只是在逢年过节回家待一段时间,或者在农忙时节回到农村帮忙。所以,随着环境的变迁,当地的习俗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医疗条件以及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了很大的提高。在2006年,相关部门对我国的人均寿命进行了调查统计,我国的人均寿命接近72周岁,部分地区的人均寿命为77周岁。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寿命的不断提高,越累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过寿礼仪”。在我们农村,老人在50岁之前并不能称之为“过寿”,而是“过生日”。在50岁之后,每隔10年过一次大寿,但是当地农村讲究“过九不过十”。也就是过59、69、79等大寿,而不是60、70、80等等的大寿,主要是“九”有“久”的意思,九历来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比较喜欢的一个数字,寓意着长长久久。老人过含有九的大寿,自然是寓意着老人长命百岁,活的长长久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