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贾诩不毒,活不过他的少年时代?
的人,曹丕,谋士为什么有人说贾诩不毒,活不过他的少年时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有人说贾诩不毒,活不过他的少年时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个人觉得这应该和贾诩个人的少年时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的话,你可以去翻一下相关史书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这个问题,我脑子一机灵,少年时代?这最多应该不会超过20岁吧,汉代应该男子20加冠礼,我们眼中的贾诩,在董卓之乱时,都40多岁了,肯定不算少年,所以我翻了翻资料,想知道他20岁以前哪里毒?
《三国志》有一段“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说的是贾诩冒充段颎的孙子,逃过一死,还跟叛乱的人结盟,其他同行人皆被杀。
乍一看,厉害啊,年纪轻轻不但装孙子没事,还和起初抓他的人结盟,说明脑子灵活。这其中曲折没有可靠的史料,我只能揣测下。
贾诩因为身染疾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在到汧县时,道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他们所拘执,后被杀。汧县归属扶风郡,距离洛阳有距离,年少时,可能还没有极深的城府,在同行的路上,可能不小心透露了家底,在谎称自己是段颎孙子时,担心被其他人戳穿,于是设计借刀杀人,只保全自己。
主要后面还有一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他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类似这些例子。说明这种事不少,不过也没记载,只能说善于谋己,如果都是牺牲别人保全自己,那确实够毒。
至于董卓之乱开始后,贾诩的记录就多了,光是反攻长安这条计,就让长安成为炼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百。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度之谋。
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知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道(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
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zhidao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回,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答《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许可馨几种调研结果猜想:
一丢车保帅,父母突发离婚,女儿一直由母亲带大,与父无关,如果母亲官大,就是爸爸带大,于母无关;
二是亲戚背锅型,父母忙事业,一直由舅舅、七大姑八大姨带大,责任在舅舅等;
上一篇:请问家里安排的相亲女每天聊两句就不吭声了,该不该继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